稀土整合大趋势下赣州稀土王国的走向选择
年初以来,稀土在舆论的褒贬中波动。乱采滥挖、污染浪费、分散经营、低价销售、产能过剩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稀土资源亟待整合的呼声此起彼伏。
江西赣州,这片39400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曾经因为最早承载了中国革命而进入人们的记忆,如今又因为稀土而再次触动人们的神经。
据统计,我国稀土工业储量约5200万吨,其中内蒙古白云鄂博矿4350万吨,占我国储量的83.7%,主要是价值相对较低的轻稀土元素。国防等尖端领域真正需要的钇、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工业储量只有654.38+0.5万吨。江西赣州,储量占36%,是当之无愧的“稀土王国”。
赣州稀土资源整合情况如何?
“融合是唯一的道路”
“要获得话语权,整合是必由之路,我们已经很好地审视了这一点。”赣县稀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县”)总经理刘涉足稀土行业多年,业内人士评价其对稀土市场的判断能力“极强”。他认为,未来稀土行业的整合是大势所趋。2008年开始与中国五矿合作。
无独有偶,年过六旬的魏建中于2008年将其创办的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定南大华”)并入中国五矿。“我们加入五矿,就是为了和这样一家有实力、有担当的大型央企合作,为稀土行业做点事情。为什么我们有这么优越的资源开始交易,还要看别人的眼光?”魏建中说着,挥舞着手臂,感觉有些激动。
刘和魏建中都在稀土分离行业经营多年,对稀土行业的分散经营、产能过剩、竞相降价有着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虽然我们的企业在赣州乃至全国的稀土分离企业中名列前茅,但单靠我们自己真的很难扭转整个行业的乱象。”
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在国家有关部委、江西省政府、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五矿与赣县金红公司、定南大华公司共同组建五矿稀土(赣州)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0%、30%、30%。长期以来,一直被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等问题困扰的赣州稀土,走出了整合尝试的第一步。
谈到稀土整合,五矿有色副总经理黄康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考虑到目前稀土分离行业产能过剩,我们的操作是在不扩大现有产能的情况下,重点整合原有企业。”
据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教授介绍,目前,中国有65,438+000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保守估计稀土分离能力已经达到654.38+0.7万吨,实际可能超过20万吨。2009年稀土消费总量仅为7.3万吨,与产能相差甚远。
目前,五矿稀土(赣州)有限公司稀土分离能力已达8600吨/年。加上中国五矿拥有的5000吨/年分离能力,中国五矿合计稀土分离能力为13600吨/年,占中重稀土分离市场的四分之一。
随着赣州稀土整合的推进,稀土价格开始理性回归。赣县金红总工程师张善奇告诉记者,“今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氧化镝从去年的30多万/吨增长到1.4万/吨左右,其他稀土也普遍增长,平均应该有一倍以上。”
2010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实施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稀土纳入兼并重组重点行业,通过推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 9月17日至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率工信部调研组在赣州调研稀土行业,强调在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要坚决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产业集中度。
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让原本风起云涌的赣州稀土大局暗流涌动。各种力量抓住机会,纷纷涌入赣州,甚至一些从未从事过稀土经营的企业也想分一杯羹。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稀土整合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筛选准入机制,中重稀土领域势必再次混乱。
污染控制和整合相互促进。
雨后的甘南,云淡天蓝,红土地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林中偶尔有鸟儿起落,展现着独特的南国风光。如果这里没有稀土,谁来猜?也许远处的山上还散落着树、草和水。
近年来,稀土的滥采滥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稀土分离过程中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环保部等部门已经开始整顿稀土行业。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稀土“三废”排放标准,环保部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
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将“环保成本”计入稀土价格,将有助于改变稀土“贱卖”的局面。同时,“环保门槛”的提高将大大压缩稀土行业的产能,有利于加快稀土行业的整合。
不过,一位稀土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国内90多家稀土分离企业中,近80%环保不达标。稀土治污政策如果不铁腕执行,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赣县金红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该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的环保废水综合处理站正在运行。刘说,的污水排放指标已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氨氮排放已经达到15 ppm以下。目前国内稀土冶炼分离企业达到这一水平的不多,即将出台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浓度阈值控制在50ppm以内。”
“现在和央企合作,就要展示央企做事的方式。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护我们工厂所涉及的环境。”魏建中站在环保设施前,有点激动地说:“我们搞好废水废气治理,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效回收了浪费的资源。”
据稀土行业专家王国珍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处理含50%稀土氧化物的精矿12-15万吨,其中钍240-300吨,氟0.8-1.1万吨。然而,这些生物源元素几乎都在生产中流失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如果按654.38+0.2万吨稀土精矿计算,钍的年损失量达到240吨,可供核电站运行7700小时,发电654.38+0.3万亿千瓦时。
随着稀土资源上游整合的推进,稀土原矿价格不断上涨,许多稀土分离企业生存艰难。刘告诉记者,“如果按照目前的价格稀土矿产品和稀土分离产品,大多数稀土分离厂将亏损”。这种情况怎么谈环保投资?
“按照五矿的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做好环保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些环保设施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魏建中说。“但也要看到,企业参差不齐,大家卖的价格一样,有的企业省了环保成本,这对那些做得好的企业不公平。”
“有优势资源,就要打造产业链。”
“什么都不要谈。如果你来了,你必须先签一份协议。这种生意怎么做!”一位稀土行业资深人士气愤地告诉记者,外贸代表刚到赣州就要去迎接他,态度极其傲慢。
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稀土应用水平得到提升,在永磁、发光、储氢、催化等稀土新材料领域的应用量达到3.8万吨,占稀土应用总量的54.6%,创历史新高。然而,中国稀土学会的一批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稀土资源的应用仍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许多材料的研发仍处于模仿状态。目前很多专利稀土技术都不在中国。尤其是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我们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日本。
外贸代表的傲慢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先进的技术和深加工,我们只能把我们的优质资源交给别人,”浙江大学教授、稀土发光材料专家唐说。
65岁的唐5个月前带着节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专利技术只身来到赣南。“杭州有家,生活舒适,但没有稀土,”唐半开玩笑地说。他的杭州大明荧光材料有限公司、五矿、常熟江南荧光材料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五矿益路玛稀土发光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路玛公司”),成为赣州稀土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五矿集团在资金、分离技术、渠道等方面有优势,而我们在和稀土下游产品生产管理方面有优势,这种合作的战略契合度非常高,”唐指着厂区江浙风格的小洋楼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投资建造的专家楼。为了提高荧光粉的生产技术,我们正在将原公司的R&D机构转移到陇南,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发光材料生产基地。”目前,益路玛公司年产稀土三基色荧光粉4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2008年以来,赣州依托稀土资源优势,形成了从稀土开采、分离、初加工到功能材料、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经历了与欧盟长达八年的反倾销战的厦门林东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强,今年初与五矿合作成立了五矿林东照明(江西)有限公司,生产出赣州第一只节能灯。
听说记者要去采访五矿的林东,在厦的贾强连夜坐火车赶回工厂。他是一个有民族情结的人。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他是第一个应诉的中国节能灯企业家。面对欧司朗在德国抢注自己的“萤火虫”商标,他奋起反击,迫使对方妥协。
“稀土是我们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资源,”贾强说。“林东电子是节能照明专家,五矿是矿业开发大师。我们两家公司共同打造节能灯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会带来很好的效益。”
记者跟随贾强走进节能灯生产车间。集成灯成型设备正在工作。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熟练地将荧光粉倒入成型的灯具中。经过干燥和组装电子元件,一个完整的灯终于从包装工人那里下线了。这里使用的磷光体由Eloma公司提供。
目前,五矿林东已形成年产3亿只稀土节能灯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是江西省最大的节能灯企业。就在记者离开赣州时,贾强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天,我们就要签6543.8亿的订单了!”
从分离到发光材料的生产,再到节能灯的制造,五矿通过整合在赣州打造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表示,“一直以来,我们的战略是以自己的优势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稀土作为中国的优势资源,是我们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好选择。”
中国五矿在赣州已经精耕细作了七年。因为没有掌握稀土资源,中国五矿从稀土分离开始就在不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未来,我们将通过合理整合资源,将国外的尖端技术引入中国,真正将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周中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