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回顾

景泰蓝是中国重要的金属工艺品品种。制作景泰蓝,首先要用紫铜做胎,然后工匠在上面绘画,再根据所画的图案用铜丝在铜胎上粘上相应的图案,再在图案中镶嵌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最后经过反复烧结、抛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不仅使用青铜和瓷器工艺,还融入了传统的手绘和雕刻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珐琅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珐琅彩底釉多为蓝色而得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经成为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

景泰蓝工艺不仅使用青铜工艺,还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介绍了大量的传统绘画和雕刻技术。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刻、凿、锤为一体的复杂工艺流程,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巅峰之作。所以自古就有“一件景泰蓝有十箱官窑器”的说法。泰和坊景泰蓝的工艺技术得到了传承,新技术得到了发展和研究。同时,泰和坊景泰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私人订制。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元、明、清的历史变迁中,勤劳智慧的工匠和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把紫铜板锤成胎形,手工把丝剪成花等不同的图案,用抹刀填进各种颜色的釉,用火把捏好的铜胎上的釉烧结起来。游客还可以看到当时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一些元、明、清时期的景泰蓝珍品今天也在民间流传。

按照我们的质量标准,一件明代的景泰蓝器物,和今天生产的景泰蓝产品明显不一样。现在的景泰蓝在丝作、蓝作、打磨、品相、抛光、铜作、砂眼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因为生产条件比500年前的古代好很多倍。将砂眼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时至今日,景泰蓝仍然是手工制作,要经过制胎、绞线、焊接、打蓝、烧蓝、抛光、镀金等复杂的工艺流程。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景泰蓝和掐丝景泰蓝。景泰蓝产品分为两部分:金帝景泰蓝和蓝迪景泰蓝。景泰蓝花丝分为金帝花丝、隐帝花丝和蓝迪花丝景泰蓝三个部分,花丝景泰蓝还包括金帝花丝和隐帝花丝产品。景泰蓝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已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经久不衰的工艺品。

上世纪8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景泰蓝第一人”的张同禄大师研发的“珐琅用铂金水晶”获得国家专利。这种“白金珐琅水晶”突破传统景泰蓝工艺和传统金属基体限制,运用水墨画、国画、西方油画等传统绘画装饰手法,在平面上进行艺术创作,制作景泰蓝壁画、景泰蓝屏风等工艺品。2013张同禄新作《光明未来》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