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集流体量产指日可待!龙头股20cm涨停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

复合集流体概念股表现强劲。趋势龙头宝明科技股价自午后涨停10后,股价翻倍。日内龙头陈元科技以20cm涨停收盘,万顺新材涨近13%。连赢、双兴新材和大东南均涨停。

复合集流体是以PET等原料膜为基膜,通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在两面堆叠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采用“金属-聚合物-金属”三层复合结构,通过真空蒸发和磁控溅射在聚合物PET/PP薄膜表面形成纳米级金属,然后通过水电镀沉积金属层并加厚到1μm以上。

安信证券郭在165438 6月7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集流体是锂电池中的关键材料,PET复合铜箔能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在薄型化的趋势下,PET复合铜/铝箔可以实现厚度小于8μm的集流体,对动力电池的轻量化具有重要作用。该复合集流体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点。

中信证券袁建聪等人在今天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复合集流体即将迎来量产,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目前两步走的技术方案最为成熟,生产效率、良率、成本都会和推动技术升级的方向一致。PET和PP基膜都有潜力,其中PP的耐酸性更好,未来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有磁控溅射和水电镀工艺积累的企业会有先发优势。

郭进证券陈传红在165438+6月2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宁德率先提出蜂巢能源22年专利数量激增,郭萱布局更早。从产业化来看,宁德实现了阳极复合铝箔海外小批量装车,与晋煤合作实现量产。郭萱最近发布了一份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计划400万平板集流体(铝箔)。

国信证券王玮琦等人在6月65438+10月65438+7月发布的研报中称,假设6um复合铜箔片GWh电池消耗量为234.4吨,预计2022-2025年全球电池出货量为776/1093/1502/1938 GWh。根据测算,在悲观/中性/乐观的情况下,预计2025年6um复合铜箔的市场空间为5.04/100.8/2065438+6亿元。

复合集流体的产业链上游是PET基板、磁控溅射设备、水镀设备;中游是复合铜箔生产企业;下游是动力电池企业。

郭表示,梳理复合集流体产业链相关参与公司及产业化进展,具体来看,上游参与公司主要为双星新材和东威科技;中游参与企业主要是双星新材、宝明科技、钟毅科技、胜利精密、连赢、万顺新材、诺德。下游企业主要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和郭萱高科。

王玮琦表示,复合集流体企业整体发展迅速。设备供应商方面,2022年8-9月,东维科技连续签下三笔6543.8+07亿元的订单;振华科技等是国内真空镀膜设备的龙头企业。对于PET基板企业,双星新材在自制4.5um基板的基础上完成了各项工艺,目前已经向客户发送样品。

PET铜箔生产企业,宝明科技已投资60亿元建设赣州复合铜箔基地;万顺新材已经开发出铜模样品,并发送给下游客户。嘉源科技、钟毅科技、诺德也展开了复合铜箔的布局。此外,连赢股份、胜利精密、方邦股份、阿诗创相继布局复合铜箔制造。

在其他辅料方面,光华科技已经为国内少数企业提供了电镀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加快PET镀铜专用化学品的应用和成套化学溶液的推广。

中信证券表示,推荐最确定的设备环节,有经验积累的复合集流体厂商,未来有潜力的PP基膜。设备确定性最强,推荐东维科技。建议关注交城超声波(超声波焊接)和三福新科(一步法)。复合集流体推荐有磁控/水电镀经验的双星新材,建议关注宝明科技、方邦、万顺新材、阿诗创、陈元科技。基膜推荐采用蔡东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复合集流体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影响电池输出功率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磁控溅射和蒸发技术的复杂性,复合金属箔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都不如传统箔材料。比如磁控溅射存在靶材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薄膜的均匀性受到影响。

此外,需要增加转移焊接等新工艺,增加了电池的制造成本。复合箔中PET与金属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同时由于阻燃剂等介质的引入,会使电池的电阻增大,电池功率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