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钠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
吸收健康志愿者空腹服用氟伐他汀溶液,吸收迅速(98%)。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后,与胶囊相比,氟伐他汀的吸收速率延迟60%,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近4小时。如果在进食的情况下,药物的吸收率降低。氟伐他汀的分布主要作用于肝脏,肝脏也是其代谢的主要器官。从全身血液浓度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4%。氟伐他汀的表观分布体积(Vz/f)为330升。98%以上的循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与氟伐他汀、华法林、水杨酸、格列本脲的血浆浓度无关。代谢氟伐他汀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循环药物主要是氟伐他汀原型和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N-二异丙基丙酸。羟基化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但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氟伐他汀在人肝脏中的代谢途径已经阐明,氟伐他汀的生物转化是通过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途径完成的。抑制细胞色素P450对氟伐他汀的代谢影响不大,抑制细胞色素P450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一些体外实验研究了氟伐他汀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抑制作用。氟伐他汀只能抑制CYP2C9代谢的化合物的代谢。这提示氟伐他汀与以CYP2C9为底物的化合物可能存在竞争性相互作用,包括双氯芬酸、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和华法林,但尚无临床数据证实。健康志愿者服用3H标记的氟伐他汀后,尿液中约6%和粪便中约93%的放射性活度被消除,排出的氟伐他汀仅占总标记量的不到2%。氟伐他汀的血浆清除率(CL/f)为65438±0.8±0.8l/min/min。氟伐他汀80mg/天的稳态血药浓度无蓄积作用。与晚餐同时服用的氟伐他汀与晚餐后4小时服用的氟伐他汀之间的AUC没有显著差异。药代动力学在一般人群特殊情况下,氟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不随年龄和性别而变化。然而,发现在妇女和老年人中对其治疗的反应增强。由于氟伐他汀主要通过胆汁排泄,在进入体循环前有显著的生物转化,因此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不能排除药物蓄积的可能。(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