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离中国有多远?

直线距离2478公里。

如果说在发展上“远”,那也不是一点半点。

说真的,我们自己发展吧,别跟日本比,根本不是一流的!

这是事实。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从很多指标来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很远,而且很难。你做梦去吧。

在我的经济学同行中,甚至有一种看得起中国,看不起日本人的倾向。曾经有一个笑话在北京广为流传,说将来世界上只会有三个经济学家,一个懂美国经济,一个懂欧洲经济,一个懂中国经济。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管了!这真的是无稽之谈。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这是事实。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从很多指标来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很远,而且很难。中国和中国的差距,真实的情况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不能再陷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

我们先来看看基础数据。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6543.8+0.3亿。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65438+3亿。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领土和人口来说,中国确实是大中国,日本确实是小日本。

但两国经济总量下降了一个。2003年,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898亿人民币,折合1.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日本GDP高达4.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是中国的三倍大。以汇率换算的经济总量比较难免存在误差。但以购买力平价或实际平价计算,多数统计结果显示,中日经济总量仍相差1- 2倍。

中国这几年崛起的步伐并不慢。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4/1世纪,日本轻松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中国虽然经历了近20年来最快的增长,但GDP仍排在世界第六和第七位,很多指标都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外都有表现。近年来,中国引以为豪的是引进了大量外资,但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00年底,日本海外资产总额达到3。2万亿美元,相当于2。3倍,其制造业海外销售总额达654.38+3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唐,2001)。如此强大而无形的“海外日本”,足以让开放20年、如今踌躇满志、高呼口号、进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

经济结构对比:1999,日本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 36: 62,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从65438年到0975年,日本第三产业就业率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是14。7: 53: 32.3,而中国甚至没有完成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化的定义,一个国家完全工业化的标志是:一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可以说中国刚刚跨越;二是农业就业低于20%,中国仍高达50%,可以说远远不够;第三,城镇人口比例必须在60%以上。目前中国只有40%左右,还差得很远。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如何?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8%,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住在城市里。

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4个百分点,重工业投资开始进入繁荣期。全国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欢欣鼓舞。但国内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进入了重化工业的高加工阶段,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仅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只和40年前的日本差不多。

中国目前的增长势头主要是由“世界工厂”推动的。据笔者测算,2003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3%。但从制造业总量来看,2003年日本是9111亿美元,中国是3825亿美元。日本是2。是中国的4倍。显然,中国远非“世界工厂”,但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按照过去的追赶速度,中国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赶上日本至少还需要几十年,而且未来会越来越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劳动力问题、市场问题都会困扰中国。

日本人均资源也很贫乏,但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来扬长避短。1955至1975时期是日本发展最快的时期。日本制造业产值从81.4%上升到96.0%,采矿业从10.1%下降到0.62%,电力、燃气、供水等基础产业从7.74%上升。中国也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廉价出售资源。2000年,中国资源型产业占全部产业的54.5%。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工业占轻工业的62.0%,采矿业和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50.5%。

中国现在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得多。就每千克石油当量的能源使用所产生的GDP而言,中国约为0。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很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的能源使用所产生的GDP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最,约为中国的15倍。

同样的资源能源,日本人创造了比中国高15倍的产值?中国人也喜欢讲“老子”、“天人合一”,但中国人怎么能像日本人那样珍惜自然呢?!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增长期。但在2004年,经济增长一启动,GDP总量刚占全球4%,石油消费跃居全球第二,电力消费占全球消费13%。此外,钢铁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27%,水泥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40%,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31%。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在担心中国的长期增长会不会导致全球资源短缺,“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其实中国应该虚心向日本学习,像日本一样珍惜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目前,中国正进入精心制定各种“能源战略”和“资源战略”的热潮。其实道路很简单,中国应该像日本人一样向内看,挖掘潜力,让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在目前基本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几倍。

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这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优势之一,但中国无法高效利用劳动力,从而大大抵消了这一优势。所以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从1960到1975,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07%。从1980到200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5。19%,按美元计算为2.59%。劳动生产率指标对比充分说明,中国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人海战术,日本靠的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除了依靠题海战术,中国的增长也依靠大量的投资,但是投资的质量如何呢?都说日本坏账严重,但在从高速增长到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日本银行的坏账率只有5%,而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00年已经达到28.78%。如果算上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近45%。显然,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投资效率和效益将大幅回升。

R & amp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衡量一国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年,中国在该指标上的支出为896亿元,有史以来首次占GDP的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日本2000年的同一指数为3。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2。美国65,德国2.37,2。法国17,法国1。英国87,世界第一。

事实上,从1990开始,日本的R &;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是世界最高的。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这个国家有着顽强的科技兴国决心,也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个国家强盛的秘诀,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当然,这个指标也说明“小日本”并不像某些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短视的民族。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只有有远见的民族才愿意花大钱投资自己的未来。

反观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甚至是普通公民,都是如此急功近利,令人失望。中国人更喜欢喊“科技兴国”的口号,或者在网上骂日本人上瘾,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补习科学知识。

专利发明:199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仅为世界的1.45%,专利授权量为世界的0.48%,而日本专利申请量为世界的13.48%,专利授权量为世界的15.3%。韩国开发银行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以韩国为基准(100),为76。5国内和110。日本5个。

中国人必须永远记住的一个数字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已经达到12,而中国还是0。一位伟人说得好:“中国应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做比说要难得多!

在企业层面,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研发支出普遍在5-10%以上。

中国企业的研究型人才非常少,而且不断流失到外企。在每一万名劳动人口中,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研究人员。2000年有109.3人,高于73。美国8个人,60。法国3人,59。德国6人,54人。英国8人。

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日本在1994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家数量和美国持平,把1,2,3,4的位置都占了。前十名中,超过一半是日本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都在唱衰日本。但2003年日本企业有12家,大部分是垄断国企,中石油排在第69位。

你敢想象中国什么时候会成为世界500强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吗?你敢想象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据头把交椅,包揽前四吗?这样的一天也许有一天会到来。然而,我们的邻居早在90年代就这样做了。任何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个来自中国立志全球化的企业家,是否应该为此致敬?!

经济再好,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也是白搭。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人民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首次突破65438美元+0,000,逼近65438美元+0,080;日本人是33077美元,是中国的31倍。按人均GDP计算,中国只相当于日本1966的水平。

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即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平的指标。2002年,日本恩格尔系数为22。3%,而中国目前的城市系数为37。1%,农村系数为45。6%.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生活费主要是忙着吃饭,而日本是把主要开销花在了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国是为了生存消费,日本是为了发展消费。

然而,最可悲的是,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消费支出仅够吃喝的中国人,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富有,常常表现得大手大脚(比如有人主张大办奥运会),而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日本人,却常常在国际上哭穷,处处厉行节约,常常出奇地“小气”!谁比谁笨?到底是谁傻?

住房: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8平方米,日本为25平方米。日本国土面积很小,是中国的1.4倍。

人的生活不仅取决于人均收入,还取决于收入差距。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14,已经达到国际警戒线水平。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反而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日本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却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为0。285,可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最公平的时期相提并论。

失业率指数: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失业人数795万人,增长0。2%和25万辆。但是,这个数据有太多的疏漏。学者们估计,中国目前的城镇失业率,包括登记失业、下岗工人和其他类型的失业,总计约为8%至10%(王梦奎,2003)。

中国媒体经常报道日本近年来的经济困难和高失业率,似乎日本人民再也不快乐了。事实上,日本的失业率在最高峰时仅为5.5%。2003年,随着经济复苏,平均失业率迅速下降到5。3%.

教育: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最重视教育,一再强调“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受不起教育”。中国的父母确实对孩子很绝望。然而,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和普通教育体制的缺陷,当今中国成人识字率仅为81.5%,文盲、半文盲人数占人口的15%以上,离教育现代化的门槛还有8.5%的差距。大学毛入学率5%,比教育现代化30%的门槛低25%。

相比之下,日本无愧于重视教育的美誉。日本早已达到小学教育100%,初中教育100%;大学毛入学率为40。3%,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差距有多大?估计中国的小学教育相当于日本1900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教育支出仅相当于日本1920左右的水平。

再来看与人的智力密切相关的信息指标:200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接近8000万,诞生了一个庞大的“e国”,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很低,只有6。2%.

日本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同期网民数量达到7730万,普及率超过60%。几乎所有65,438+04-75岁的日本人都能上网。

另外,日本的网络比较发达,宽带通信费用低,速度快。宽带上网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仅为0。8%,居世界第一。而在中国,网速慢,服务差,宽带网络的使用处于初级阶段。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的小区宽带普及只有30%多,而全国一般地方水平相当低。

中国个人电脑普及率为27%,手机普及率为30%;日本个人电脑普及率为36%,手机普及率为69%。两者的差距也很明显。

可能有人会说,日本只是经济强,科技强,物质强,但日本文明没什么可夸的。文明这个话题很大,在这里不敢比较,但可以通过中国人很关心的一些社会指标一窥端倪。

众所周知,从社会信用和国民素质来看,日本人一般被认为是尽职尽责、高效守时、守信有礼的;日本公司也以他们的信用和优秀的产品质量而闻名。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无论是走到拥挤的地铁还是拥挤的商场,地面都干净如新,看不到地铁墙壁上的涂鸦。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所吸烟和吃零食,也没有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习惯。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无论在繁华的东京、大阪还是古老的京都,街上没有一个交警。车和人都严格一丝不苟地遵守红绿灯。

另一方面,拥有文明古国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如果说,那是因为中国人的物质文明还不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礼仪”。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强调“客观原因”的民族。但是,我问你,今天中国人的收入水平,相当于1960年的日本,却远不如人均收入水平相差数倍的50年代文明礼貌,也没有盛唐时期的儒雅儒雅。真的是“知礼于事实”吗?

企业信用:如前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坏账记录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这说明我国企业的信用记录非常差。此外,公司违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相互欠账超过654.38+0.6万亿元,假冒经济规模高达654.38+0.27亿元,国家每年损失税收超过250亿元。据有关部门调查,2001年,283家名优企业的650多种产品被假冒产品侵权伪造。上半年,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共查处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533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61%(侯云春,2002)。这是什么意思?这表明中国的公司欺诈正在严重侵蚀国家的市场经济。

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新现象,就是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愈演愈烈。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公告,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估计约为6543.8+000亿元,其中建筑行业占70%以上。有的地方包工头欠农民工钱,建筑商欠包工头钱。最后发现当地政府欠了建筑商的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各地政府拖欠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四分之一以上。

信贷正在让中国年轻的市场经济付出代价。中国的学者们终于开始明白,仅仅依靠外部的法律监管和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们的文化甚至信仰来解决信用问题。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几乎被破坏殆尽。要建设文化资源,中国人不知道从何下手。而日本则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实际上把武士对主人的忠诚变成了企业员工的忠诚,进而建立了整个社会的工商信用。

离婚率:中国人万万没想到,2001年,“后现代社会”的日本离婚率只有0。23%,是亚洲国家中最低的。然而,一向重视家庭的中国社会却每况愈下:从1980,中国离婚率从4。75%至1997,上涨8。25个百分点。其中,近20年来,上海的离婚率增长了20倍,让世界侧目:中国人怎么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包含着两性的神圣关系。中国缺乏稳定的家庭生活会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是更不负责任更自私,还是更精神自由更个性解放?

腐败: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比较干净的国家之一。今年3月25日,国际知名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了《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对全球各地区的腐败情况进行了评估。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得分3。在清廉指数上,日本与斯里兰卡和叙利亚并列第66位,而日本则位列最清廉的30个国家之一。

中国现在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但是,中国付出的太多了。截至2000年底,我国森林面积仅为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21公顷。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那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充满诗意的古老国度,滋养了李白、杜甫,如今已成为中国人的梦想!日益被工业污染的土地,沙漠化占1/3以上的濒死土地,断流的黄河,黄河,春天吹过北京的漫漫沙尘,就像是中国母亲的叹息,是天地间最严厉的警告。中国,已经忍不住了,已经不堪重负了。

随着地球,中国人民的心已经干涸。比沙漠更沙漠的,也是中国人的心灵。

日本人为什么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保持国土的辉煌,为什么不让GDP忽悠头脑,为什么比中国早走了半个世纪的科学发展观之路?中国人是否应该放下自己的“贵族”身份,认真学习和借鉴?

中国的人均寿命相对较高。2000年,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9.63岁和73岁。分别是33年。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人是劳动强度最大、工作压力最大的国家,但你想象不到的是,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5岁。33岁,而男性为78岁。33年,均创下世界最高纪录。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而女性平均寿命自1985以来一直位居第一。很明显,中国人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寿命没有日本人长。

日本是什么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一个永远不知道认错的国家,一个生活压力大,人民不幸福的国家。但我们发现,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公平、吏治良好、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人均寿命高、有远见、对世界贡献大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在很多方面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绝不是游手好闲的一代,绝不是一个在“假象”中垂死挣扎的国家,而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值得中国人认真借鉴和学习的国家。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在“幻觉”中崛起,并很快超越其伟大邻国的国家。中国只是一个刚刚恢复元气的国家,前景很大,各方面都需要更加努力。

也许,在一些愤世嫉俗的中国朋友眼里,他们从来不羞于与日本人交往,更不羞于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只是敌人。即便如此,请记住一句话:对敌人最好的报复,是“活得比他好”,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对方活得更差。

为了过得比别人好,光有满腔热血,喊破天的口号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脚踏实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