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木头?
演变
中国有着悠久的手工木材历史。山西夏川出土的16000 ~ 23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间接由燧石制成的石锯;10000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斧、石簪、石锯、蚌锯等制木工具。公元前221年后,开始使用铁双锯。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棺椁证明,2100年前,中国的手工木材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随着木材加工业的不断发展,锯床的种类越来越多。1348年德国开始使用框锯,1777年荷兰开始使用圆锯,1808年带锯在英国获得专利。中国机械制材始于1898,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设立制材总厂。1905年,日商大仓集团和秋田商会在安东和沈阳设立制材厂,东北地区从1934到1940约有80家制材厂。福建在1925左右建立木材厂,福州从1937有96家木材厂。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木材销售地区。1949之前,外资木材厂是方慧、大莲、三井、扬子、三和、祁鸣、鸿业,民族资本家是财基、荣茂。建国后,首先对木材厂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加强了生产管理;1952年,东北木材工业管理局成立,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发布《木材厂暂行技术安全规则》。同时,在林业院校增设木材加工专业的专业化,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立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科研机构;“依山制材”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调整和充实林区的木材生产能力,还可以将一些城市的制材厂搬到林区就地加工,从而降低木材运输成本。1950年中国锯材产量为344万立方米。目前,中国约有2万家木材厂,年生产能力为2500-3500万立方米。1988年,全国锯材产量为26210000立方米。有些带锯(包括双带锯)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结构由早期单纯生产一般锯材,逐步过渡到生产干锯材、刨锯材、木门窗、木构件,还部分生产工艺木片作为造纸、人造板原料。中国的木材产出率平均在70%左右,是世界上产出率高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和总结了一套锯切技术,包括原木锯切、枕木拉锯、径向锯切和弦向锯切。20世纪60年代升级为“刻划锯、套料切、下料”,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国有木材厂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44立方米/人·年。工厂分布,森林面积占1/3弱。由于2/3以上的原木被运到木材销售区进行制材,浪费了车皮和运输动力,加工剩余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前景
我国木材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①节约木材,发展综合利用。销区木材厂以加工进口原木为主,林区木材厂以加工国产原木为主,在原料基地附近发展木材工业。②开发新型锯材产品,如干燥锯材、防腐防虫锯材、阻燃锯材、刨切锯材、地板等装饰品种。林区制材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多层次深加工,如窄木、短木胶合,生产木质构件、半成品、成品等。(3)随着天然林资源的减少和人工林资源的增加,小径木将逐年增加,削片和制材机械将得到开发和应用。木材制造企业的下脚料和锯末用于生产纸张、纸板、刨花板和纤维板,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将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