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IPO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

1,审批系统

1991到2000年,我国实行上市公司行政审批制度,各省上市公司数量由国家确定。如果上市公司数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数量,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上市。

2.审批制度

核准制就是有一个渠道,每年给券商一定数量的股份,让券商掌握一定数量的发行股份。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3.保荐人制度

2005年中国股市开始改革,实行保荐制度,即企业能否上市由保荐人决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最终决定企业能否上市的是证监会下属的发审委。但保荐人在推荐时要承担法律责任,上市后出现问题保荐人也要承担责任。

虽然保荐人的责任这么大,但最终决定权不在保荐人手中,这是中国的特色。此外,中国的特色制度还包括:企业不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就不可能上市;没有达到一定的盈利,就不能上市。从现实来看,创业板至少要达到3000万,中小板至少要达到6000万。1.重视上市筹备组。

企业要落实上市工作,就要尽快成立上市筹备组。成立上市筹备组是重要的事情,建议老板亲自牵头。同时,不仅要有公司各部门的高层,还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外部机构的参与。企业不做好准备,上市的难度会更大。

2.区分创业板和中小板。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应该明白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的区别。

创业板创业板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包括业绩增长、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金管理、担保等。创业板被称为“两高六新”。“两高”即高增长、高科技含量,“六创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商业模式。

中小板与创业板相比,中小板不要求高成长性,而是强调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业绩的成熟度。筹备组成立后,企业要开始选择外部合作机构,即中介机构。

按照国家规定,没有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报告,企业不能上市。

1,赞助商

保荐人,即主承销商,是上市团队的领导者,在上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协调的作用。如果不入选,企业上市的难度会更大。承销商有很多责任。在改制阶段,他们指导企业改制,辅导股份公司的设计、资产设计、业务重组,甚至在法律方面出谋划策。同时,承销商还负责上市过程中的股份出售和上市后的持续信息披露。

企业在选择承销商时,不应选择最好的,而应选择最合适的,应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相关项目经验;

第二,社会资源和协调能力;

第三,历史违规记录;

第四,IPO后的支持;

第五,收费标准;

第六,委任人员的素质。

2.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仅次于保荐人。很多企业被拒,问题一般出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是从财务角度参与重组,并协调整个过程。最终,企业上市的所有数据资料都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要保证最终的利润既合规又符合资本市场的成长性。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重组,重组后的具体账目要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完成。另外,盈利预测、财务审计、内控评价都是会计师事务所要做的事情。

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否具备证券从业资格,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有两种。一个只能出具审计报告,没有证券从业资格,不能被证监会认可。因此,应选择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第三,被任命人员的素质;

第四,收费标准。

3.法律事务所

企业在IPO申请专利时的法律地位,即三年内是否变更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潜在债务等相关事项由律师报告。律师事务所的职责是参与重组,负责发行期间和发行后的法律事务。

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应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是否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第二,相关经验和成绩;

第三,历史违规记录;

第四,委任人员的素质;

第五,收费标准。

4.资产评估公司

资产评估公司的职责是核实资产、调整账目,采用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企业在选择资产评估公司时,应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是否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第二,收费标准;

第三,表演能力;

第四,委任人员的素质。

企业找代理最笨的方法就是上网浏览,然后排序,找出国内前十的公司,做出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熟人介绍可能是更好的方式。是企业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和资本运作的第一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和制度设计。

1,股份制改革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有三项重要内容:

建立股权结构。建立企业股权结构的工作包括:首先,拟建立的目标股本总额必须同时满足《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其次,中小板上市发行前不低于3000万,创业板上市发行前不低于2000万;再次,股权结构要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发起人持股比例不能太高。大股东持股水平过高会导致上市失败。

建立股权机构的好处是保证企业上市,吸引优秀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留住高管和核心员工。

份额调整。调整股份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转增资本、分红、扩股增资、引入风险投资、缩股或分配利润等。

规范操作。规范化是股改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2.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不仅要调整资产结构,还要调整债务结构,这涉及到以下具体内容:

资产重组的模式。资产重组的方式有:原序整体重组、一分为二、主体重组、兼并重组、同行业异地重组。从上市的现实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整体采用原单更为合适。而整个重组上市用原来的顺序,需要剥离与主业无关的部分,因为创业板上市要求企业专注主业,甚至只经营一项业务。

资产重组的核心原则。资产重组的核心原则包括:一是独立性原则,包括业务独立、资产独立、财务独立、人员独立和机构独立;二是主业突出原则,包括三年内主业未发生重大变化,且至少有一项绝对优势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

3.要点和提示

资产重组的核心原则包括:

独立性原则;

(2)业主突出原则。

避免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是指上市公司和关系密切的公司做同一件事,会损害上市股东,但企业要上市必须消除同业竞争。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与有关联股东的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虽然理论上是必然的,但是要把握好尺度,即关联交易的比例不能太高,关联交易的价格要公允。

4.系统设计

企业上市前必须做的工作包括设计三个制度:内控制度、公司治理制度、股权激励制度。

内部控制系统。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企业应重点关注管理控制体系和会计控制体系。在设计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将出纳与会计分开,将会计与财务主管分开,让财务主管保管财务印章,另一个人控制姓名印章,使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相互监督。

公司治理体系。公司治理制度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运行,在股权基础上建立的,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各组织之间权力分配和相互制衡的制度体系。

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治理体系中,除了股权结构外,还应重点关注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的授权方式有业绩股、股票期权、虚拟股、限制性股票、延期收购、管理层持股收购等。

在设计股权激励制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奖励价格;第二,激励条件;第三,激励有效期;第四,激励对象;第五,奖项数量;第六,股份来源。为了保证股份的价值,企业不应该赠送,而应该出售。

另外,为了防止员工带股离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计一个方案,让股份难以获得;第二,购买股权的价格与业绩挂钩;第三,建立退出机制。比如企业可以设计一些门槛。如果员工在没有被解雇的情况下自愿离职,公司有权以原售价回购员工持有的股份。总之,这些设计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防止员工带股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