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无人机植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无人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施药方式。其优点是省力省时。现在农村劳动力匮乏,无人机发展缓慢。要说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我就以个人观点来谈,可能不全面。

1,飞行高度

飞得越高,漂移越严重,对目标作物施用的化学物质就越少。

2.天气

风力和高温不适合无人机施药。风力大的时候会造成漂移,温度高的时候会直接在空气中蒸发。

3、浓度、剂量

现在的无人机一般携带1-20kg的液体,普通的手动喷雾机大约携带15kg的液体,而15kg的手动喷雾机一般打0.2-1mu的地,无人机20k g的药液最多可能打十几亩地。所以无人机使用的高浓度喷雾,所以在这么高的浓度下,其乳化性能是否能达到既定效果,个人存疑。

4、液滴细度

液滴越细,越容易吸收,也越容易蒸发。液滴越厚越容易沉降,但同时效果越差。根据作物和病虫害来选择。

5、代理商的选择

目前飞行防御的主要形式是液体剂型,而固体剂型在无人机高浓度下悬浮率可能较差,可能会严重堵塞喷口。比如无人机最好选择一种有全身属性的药。即使施药不均匀,也可以通过药物本身在作物体力上的传导来弥补。但保护性药物由于没有内吸性,需要喷洒均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保护性杀菌剂并不合适。

6.作物的选择

目前无人机比较适合大面积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甜菜、玉米等,不适合果树等相对立体的作物。由于这几年柑橘滴灌技术发展很快,可以把几根管子拉到地里,直接喷农药。目前可能比无人机更适合。

无人机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比如剂型,沉降剂,包括软件等。国外厂商如拜耳、陶氏、巴斯夫等。都投入了一定的资源去研究相应的领域。新安化工、诺维信、天元等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无人机团队,DJI、极飞等无人机企业也在研发相应的技术。整体来看,这个行业还是比较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