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的主要事迹

许建平同志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注重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勇于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他担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以来,加强对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注重对高职院校发展路径和模式的思考,牢牢把握机遇,彰显特色。谋发展的主题,在他的带领下,学院教职工形成了讲政治、讲正气、学业务、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于2006年将学院带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2007年获教育部示范建设一周年成果展最佳展览奖称号;2008年,教育部“百所著名高职院校”摄制组来我院进行专题采访,并制作了专题片。《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丛书》编委会从首批28所示范院校中选出了5所院校,并选派作家为我院撰写长篇报告文学《迎潮唱响大风》。2009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33所,安徽省唯一的试点高职院校。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先进办学思想,清晰办学思路。

徐院长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与企业联合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他提出了本土化、市场化、技能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注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创新推广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合、就业订单的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就业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狠抓毕业生就业,在课程体系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上有所突破。

第二,坚持科学的管理理念,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徐院长注重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建立与学院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院系积极性,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理顺两部门责权利关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扩大教学部自主权,激发教学部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徐院长主要从事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研究,重点研究高职院校如何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徐院长注重学院环境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美化亮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教师教书育人、教职工服务育人、学生自我教育、人人都是教育主体的教育环境;营造鼓励人才经商、支持人才经商、帮助人才经商的良好制度环境;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工作环境、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和谐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体面的生活环境和优美明亮的校园环境。

三是坚持正确的特色理念,注重学院的内涵建设,办学成绩显著。

徐院长注重学院内涵建设,进一步创新学院模式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自身特色。通过目标特色产生导向,学科(专业)特色产生生产力,模式特色产生发展,环境特色产生吸引力,校长特色产生凝聚力,教师特色产生影响力,学生特色产生竞争力。近年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点。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负责人,主持建设了5个国家重点专业和专业群,10个重点实训室和3个设备先进、享受性强的实训车间,能够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需要,以及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专业特色,重点建设专业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一体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索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前校后厂、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产教融合等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统一。主要课程设计与专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2006年,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建设院校之一。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机构。2006年,我院在全省思想政治测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多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处于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我院自201以来,已五次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被授予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单位称号。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到目前为止,签约率已经超过98%。同时,许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故事被中国职业学院网、安徽教育网、芜湖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特别是我院自主创业的学生代表王守云。

第四,坚持正确的服务理念,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影响明显。

徐院长重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第一,他重视向当地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注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三是重视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市农民和种植大户的技术骨干提供实用的农业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到2008年,学院已向国家输送了5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两年来,学院举办了6期骨干教师培训班,为省内30余所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120余人,为3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学院重点专业通过各种渠道为社会培养了近5200名人才,其中仅奇瑞公司就培养了2000多名新员工。完成技能鉴定3415人次;为企业培训75名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市农民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进行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印制发放实用农业技术宣传资料,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开展13应用技术研究,完成专利申请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1项,完成科研项目26项。奇瑞480发动机热试拆卸台架开发、稀土无刷电机研究、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等一大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得到推广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徐院长主持了《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下我省汽车产业竞争战略研究》(04035027)、《产业集群与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研究》(AHSK-04D55)、《校企融合联合办学新模式研究与探索》(2007jyxm127)等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校企一体化联合办学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项目获安徽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已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该研究成果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教育部专家和高职院校同行的认可和肯定。先后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五次在省级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或介绍典型经验。先后有118所省内外高职院校来学习交流,在省内64所高职院校和对口支援的西部院校推广。

近年来,徐院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他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和探索,获得了2006年安徽省高职院校校长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