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和华为的差距有多大?
根据华为基本法,华为专注于电信制造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混业经营和多元化。华为老板任郑飞称这种策略为“压力原则”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它是任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其实很成功。华为在电信领域已经基本确立了全球第一的地位,拥有的专利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远远落后于国内同行。然而,中兴通讯和侯为贵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即多元化。当然,并不一定是因为直接竞争不如华为而绕道其他领域的“郁亮情结”,而是侯为贵的战略选择。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博客们不同意侯为贵的策略。纵观世界电信史,能够混业经营,做好电信的公司并不多。西门子是个例外,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西门子是败军,怎么能赢呢?西门子已经基本完全退出电信行业,悲剧结束了!全心全意做电信还是如履薄冰。混业经营怎么赢?(二)华为国际化VS中兴“保家卫国”事实上,在华为大规模突破国际市场之前,华为和中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基本上是一个算术数量级,相差只有百分之几十。当华为全面突破国际市场,也就是进入2000年后,华为对中兴的优势迅速拉大到几何数量级。这种残酷的现实反映了两家公司的战略差异。从1995开始,华为不断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开拓国际市场。博主作为华为的海外创始人,参与策划和操作了华为整个全球海外市场的创建。艰苦的工作,艰难的步伐,浴血奋战。每一步不仅需要整个团队的奉献,更需要任的持续投入。华为在2000年香港电信展投资2亿港币,而在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所有银行破产的情况下,任不仅没有退出俄罗斯,反而加大了华为在俄罗斯的投资。这些都是中兴和侯为贵不能理解和做的事情。中兴1998和其他中国公司一样,退出了俄罗斯市场。所以它不可能收获华为在俄罗斯每年100多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中兴通讯多年来一直在做国际市场,但它始终无法放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投入不足,缺乏高级国际化人才也是重要原因。(3)华为“资本运作即实业”VS中兴“资本运作与实业并重”在华为和任的字典里,基本没有“资本运作”这个词。华为不做纯资本运作。合资或者出售资产,其实都是为了把产业和主业做大做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指导思想,华为资本运作的效果出奇的好。把一个动力车间“华为电”卖给埃默森,净赚60亿元。华为出售H3C股票获得了68亿元的净收入。这些都是中兴从“出售整个中兴(IPO)”中得不到的好处。(4)华为3G专注W,中兴专注TD。在3G标准上,华为侧重欧洲标准WCDMA,中兴重视TD-SCDMA。虽然中兴在TD招标中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博主们并不看好TD的商用,主要是因为大唐和中兴都没有能力做好这样一个世界标准,TD的发展市场化程度不够。所以中兴能从TD身上得到多少实际利益也是个问题。或许也能得到一些好处,但不会从根本上提升其在华为背后的地位。小灵通和联通二期就是一个有利的证据!华为坚定的国际化从3G战略开始。华为可能笑到最后,已经开始从全球W订单中获取暴利了!(5)华为“不需要市长找市场”VS中兴“重视市长的市场”华为刻意奉行与政府保持距离的策略,中兴还处于关系营销阶段。差距很大,从中兴三个月前的菲律宾危机就能看出来。中兴重视各国政府间的关系,这是好事。但西方市场和国内市场差别很大,建议中兴更加市场化。这就是营销理念的国际化。博主不是想批评中兴,只是想在这里给中兴提这样一个建议。博主希望中兴和华为像麦当劳和肯德基,或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活下来!(六)华为“反对机会主义”VS中兴“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任一直反对机会主义。这是小灵通的一个案例。虽然中兴和UT在小灵通上赚了不少钱,但最终并没有给两家公司增加核心竞争力。(七)华为永远不会上市VS中兴A 2 H华为永远不会上市,而中兴热衷于IPO甚至A2H。华为没有上市,但是全员持股,大家都是股东,中兴也上市了,但是很少有员工持股体面。华为高管的主要收入来自分红,而中兴很多员工似乎离分红还很远。无论是关于激励还是员工的评价!祝华为中兴和深圳双子星永远相得益彰。我不希望华为一枝独秀,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