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简介和详细信息

人物经历1985入党,1965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机械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

1985-1986北航考研CAD/CAM一年。

1991年教授。1996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2001担任机械工程部门主管。

1965-1978曾在太原重型机械厂、国营红旗光学仪器厂任设计、工艺技术员,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78年。博士生导师。

1994,新加坡理工大学,与美国CV公司从事CAD和软件交流。

从65438到0998,哥伦比亚等五所大学交流先进制造技术。

2000年,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国举办了“WTO与中国企业发展”研讨会。

20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机械工程学会和大学交流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中国兵器机械加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工程仿真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国防学会会员、山西省兵器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山西省企业创新促进会专家、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授课内容包括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制造信息技术、表面工程、计算几何与图形处理、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专题、机床数控技术(山西省精品课程)、机床设计、机械原理等。

主要贡献1989以来,负责国家计委、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奖29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专家评审国际先进水平2项,专利2项;省级教学成果1,2、3等奖各1;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省级精品课程1。全国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和教材主编:两套系列教材(每套6册),主编21册。

论文简介

B样条层& amp模糊数学应用于纺纱工艺规划”,ICP mt 6 ',2002年。(包括在ISTP)。

“逆向工程与面向对象生产系统的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收录于英国INSPAC科学文摘)。

“通用制造设备的信息系统工程与流程设计”,IDPT,2003。(设计与过程科学学会版权所有2003,美国印刷版权所有).

“水滴油膜的物理特性和可加工性”,金刚石与磨料工程,2004年。(EI包含在EI中)。

“油膜水滴键加工液提高磨削质量的机理分析”,工程硕士,2006。(包括在SCEI)。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油膜水滴雾化加工液机理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类金刚石碳纤维形成机理及其实用化开发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专项“新型深孔加工技术与装备及其国产化”。

山西省经委重点科技项目“绿色切削液技术开发”。

太原市科技重点项目招标“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工科院校要为高技术产业化做贡献”获2003年“理论与西部开发”特等奖;《面向对象产生式系统的逆向工程及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第17期),被英国INPACE科技文献全文收录,20余种文献和书籍。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我自己的两本书:《计算几何与图形处理——CAD基础》(89.11)、《实用数控编程技术》(93.10),后者获得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自己主编的教材:《现代数控机床的结构与设计》(99.6)。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系列教材《现代数控技术丛书》(五册)(2001.10)(现代数控原理与系统、现代数控机床伺服与检测技术、现代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现代数控机床操作技术课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自己主编的系列专著:《数控职业技能培训六大系列课程》(2006年3月)(数控原理与技术、数控机床结构、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诊断技术、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自己主编的教材:《现代数控机床》(2003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自己主编的教材:《机床数控技术》(该教材被列为“21世纪机械类课程系列教材”,王人主编,国内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主编)(2006年9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书:《功率超声振动加工技术》(5438年6月+2007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零件设计与加工基础与高级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基础与高级教程》、《Soildworks模具设计基础与高级教程》(2007年2月)

获奖记录1 " NC &;CIMS实验中心建设获1997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基于滚弯的生产系统逆向工程技术研究”获200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实用新型集成制造系统及模具产品开发”获200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现代数控技术基地建设与新型人才培养”获2004年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5“数控旋扣机CAD/CAM集成系统的开发”获1996年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6“小直径整体硬质合金枪钻的研制与生产”获山西省89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2批进口产品被机电部替代(1990年4月公布);

7实用CIMS数据传输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获2001兵器科技三等奖;

8国家发明专利1:《表面矩阵微坑加工方法及装置》,专利号200410012266.4;

9实用新型专利1“表面矩阵微坑加工装置”,专利号200420016155。

10“实用集成制造系统及模具产品开发”获200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山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11“工业锅炉集成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基于滚弯的生产系统逆向工程技术研究”获200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山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12“复杂模具CAD/CAM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获1999年省百项科技攻关一等奖;

13“机械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2000年山西省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14“现代数控技术基地建设与新型人才培养”获2004年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15“多功能绿色机械加工复合喷涂系统”于2006年6月通过山西省经委鉴定验收,符合“山西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证书制度”要求,获准批量生产;专家评价是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