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车来了!但是苹果和华为有什么区别呢?
动力?被谁?华为?在?中国。
65438+2月21,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大概是这个原因,广汽集团和科大讯飞在这一天制造了一个“大新闻”。他们打算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新公司的名称是......
除了我没人会注意到这个,对吧?
因为就在同一天,中国台湾省的媒体《经济日报》发布了一条特大新闻,据供应链厂商的高管透露,苹果很有可能提前两年,也就是2021年第三季度推出他们的电动车产品。
明年9月的秋季发布会上会有iPhone吗?13,不,有可能发布苹果吗?汽车!
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他肖鹏充满了热情?贾跃亭的FF又举手表示还在?恒大......
所有这些汽车圈的新闻都被苹果的跨界攻击黯然失色。
是的,来了!
苹果的“狼”
早在2015,贾老师在为PPT写PPT的时候,业内就“传言”苹果启动了造车项目,而且当时苹果确实从特斯拉挖了不少人。
2016,马斯克别有用心地敲打苹果代号为“泰坦”的造车项目。
2017年,苹果大概意识到造车不是造手机那么简单,开始将泰坦项目从生产整车改为“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之后苹果多次更换泰坦项目负责人,裁员400多人。
就在大家都以为苹果会永远成为传奇的时候,它又来了!
这一次的消息似乎更可信,因为一方面台湾省的苹果代工厂商已经证实正在加紧生产电动车零部件,另一方面苹果在这五年里申请了近100项专利,基本勾勒出了苹果?什么车长什么样。
还有消息称,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人工智能项目的约翰?Giannandrea已经成为公司汽车制造项目的新领导。如果是真的,也证明他们很快会推出量产车型。
iPhone?99的大屏幕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技媒体,试着从苹果的专利中一窥这个神秘的苹果。汽车.
苹果的专利之一是AR(增强现实)前挡风玻璃。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现在很多车型都配备的高、高、高端版本的HUD抬头显示系统。
奔驰今年新推出的S级,拥有最先进、最华丽的UHD,已经可以根据驾驶者的眼睛位置调整画面,在小范围内做出基本的ar效果。
但在苹果的计划中,他们想使用整个前挡风玻璃,包括副驾驶的位置。
你可以想象,在驾驶员面前,有一个几乎覆盖整个视野的增强现实画面,不仅是导航路线,还有前方所有车辆的速度和潜在危险,道路和建筑物的信息,天气和方向,所有你需要的信息都显示在你面前。副驾这边,可以在爱奇艺上打剧,也可以和朋友视频聊天,甚至可以拍照、办公、购物。
听起来好像是手机屏幕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但是怎么控制呢?
苹果表示,车辆将根据一系列传感器完成人车交互,包括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深度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而且这些传感器在iPhone上已经玩得非常流畅,工程师完全可以从远处实现比现在的宝马车型复杂得多、精确得多的手势控制。想象一下汤姆·克鲁斯的《少数派报告》,是的!就是这个味道!
不过,还有一个很脑洞的专利,智能安全带。
各种传感器甚至柔性屏幕都集成在安全带中......这不是Gaga Gaga版的苹果吗?手表?乘客可以通过安全带与系统进行交互,安全带还可以获取乘客的心跳、血压等各种身体信息。
但是我好像很难在安全带上准确的点击,滑动,多点触控。在副驾驶的安全带上操作是不是更方便?
咳咳!
反正苹果车的一大亮点就是会把前挡风玻璃变成一个巨大的iPhone。
自动驾驶?可能没有
虽然苹果在2018年开始申请24项自动驾驶相关专利,但我认为他们不会在第一代产品中集成完全自动驾驶。
熟悉iPhone的朋友都知道,苹果一直不喜欢把最先进的功能放到手机里,所以很多安卓手机都能找到营销的突破口。
但不是苹果做不到,而是他们觉得如果硬做,会破坏用户体验。
自动驾驶也是如此,虽然苹果在iPhone上?X的A11?仿生芯片已经开始显示出强大的AI计算能力,他们还拥有多项自动驾驶车辆的神经网络控制专利。但目前自动驾驶实现的最大制约在传感器,而不是CPU,这是苹果目前无法克服的。
此外,美国加州每年都会公布所有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报告。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不仅数量比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少,而且逐年减少,这也印证了苹果对全自动驾驶并不太热衷。
虽然不会有自动驾驶,但苹果可能会为用户带来很棒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结合前面提到的AR挡风玻璃和传感器,我们可能会指出哪个车位,苹果车就会自动停进去。或者反过来,结合智能安全带和车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准确识别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并做出及时提醒或强制干预。
毕竟苹果产品最吸引人的一直是用户体验。不是颅内高潮。
苹果和华为造车的本质区别。
华为是唯一一个在手机行业可以和苹果抗衡的,而且华为在造车领域也披露了一系列的产品和计划,所以当苹果汽车再次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华为了。
至于华为要不要造整车,我们以后再讨论。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在技术储备上的差异。
华为在9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已经大方表示,智能汽车属于的东西他们基本都做了,但是车身、底盘、电池等车辆最基础的产品都是一样的。
除了刚才提到的智能驾驶相关的专利,苹果还保留了一些车身相关的专利。
一个是开门方式,而不是特斯拉模式?X的酷炫鸥翼门是一个滑动门,开在车身上。
这种车门除了“滑动”之外,很像苹果,在狭小的停车位上,乘客上下车也很方便。这种极度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也是苹果式的。
还有一个关于保险杠的非常有趣的专利,描述了一种可扩展的保险杠设计,可以在碰撞时将保险杠“延伸”一点,或者通过几个小气囊来改变保险杠的角度。
我非常怀疑这个设计是苹果从本田挖来的工程师构思出来的,或者是本田的粉丝,因为那个精巧的小摇臂和VTEC的核心理念一模一样。而且把保险杠改到这种程度,与其说是增加车辆的安全性,不如说是为行人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也符合本田的理念。
另外,台湾省(为什么总是台湾省?)还透露,苹果已经掌握了非常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将使用磷酸亚铁锂生产大容量“无极电池”。
我对这个消息非常怀疑。这听起来像是把今年特斯拉电池日发布的比亚迪刀锋电池和无极耳电池的技术细节放在一起。再加上苹果也懒得自己做手机电池。怎么会涉足动力电池?直接从比亚迪或者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买不好吗?
虽然迷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苹果确实在准备生产整车,而华为在刻意回避制造整车。
华为是否应该重新考虑整车业务?
先说个八卦吧。其实华为考虑造车已经很久了。因为手机的成功和华为自身的R&D实力,公司里的年轻人热情高涨,甚至已经造出了样机。然而,这个车辆项目后来被解散了。
我没有证实上述传言,因为任一再表示,华为不会制造整车。甚至在165438+6月底发布的《关于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白纸黑字写明“今后谁提出造车建议,干扰公司,可以调离岗位。”
别说华为员工,就连我们这样的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还要愿意躲在幕后?
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苹果和华为的路径依赖。他们只是在重复他们走过的最安全的道路。
苹果的成功,首先是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颠覆行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每个产品背后都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ITune最早建立在线音乐生态系统,支持iPod系列,App紧随其后?Stroe成就了iPhone的辉煌,现在通过整个苹果数码产品家族依次支持Mac系列电脑。
所以当生态建设差不多的时候,苹果推出革命性的电动汽车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华为早期的成功靠的是To?b业务,这让华为更安心做新能源汽车行业背后的功臣。这两年一直“卡在操作系统和芯片里”,更加坚定了任郑飞不会当明星的信念。
说起操作系统,相信任也吸取了微软之前在手机操作系统上栽了跟头的教训。
你可能忘了,苹果的?IOS也有抬不起头的日子。2013年,安卓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80%的份额,其次是iOS,微软的Windows?电话紧随其后。微软当时并没有太关注苹果,因为他们做的是开放系统,只要手机厂商愿意,就可以安装他们家的系统。当时的微软可以算是今天的华为,是幕后英雄。
但是,看着iPhone的逐渐崛起,微软不甘心只做配套工作,最终花大价钱在2013年买下了当时全球第二的诺基亚。虽然窗口?电话系统仍然开放,但其他手机品牌感到寒意-如果我们帮助窗口?电话打完了,那不是意味着帮助诺基亚自杀吗?IOS不能用,得赶紧上安卓。
结果还是有一些品牌在用Window。电话系统,如三星、东芝、爱立信等。,都是留给微软-诺基亚自己玩的(对了,还有一个神奇的HTC)。
其实华为也曾经有过窗口?Phone手机大概经历了微软站在台前零距离死亡的过程,任才会那么坚定地说“华为不造车”。只要华为不涉足整车业务,他们就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朋友,一旦开始造车,他们就会成为所有人都敬而远之的“敌人”。
华为上周推出了“鸿蒙系统2.0”操作系统的测试版。事实上,在此之前,鸿蒙系统已经融入了许多家电品牌的产品中。我相信这是华为未来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把自己从一个品牌变成一个产业的方式。
未来主流智能汽车可能只有两种:
设计的?被谁?苹果?在?加利福尼亚。
动力?被谁?华为?在?中国。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