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的名人例子。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以诗出名,而且以蔑视名利、拒绝效仿而出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今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了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个官员是一个庸俗而傲慢的人。一到彭泽县边境,就派人去叫县长来看望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不得不马上离开,虽然他看不起这样一个以上司的名义发号施令的人。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细节,衣着整洁,为人谦和,否则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叹了口气说:“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因为五斗米的官俸而向这样的穷人低头。”他当即写了辞职信,离开县长岗位80多天,从此不再做官。

官场少了一个官僚,文坛多了一个作家。陶渊明“五斗米不低头”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正不阿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操守来换取一些物质利益,他经常会说:“不要为了一桶米而屈身。”。

2.羊继续挂鱼

东汉时,南阳是杨旭的太守。他痛恨当时官僚权贵的腐败和奢侈。他谦虚朴实,平时穿着破旧的衣服,盖着打补丁的被子,乘坐破旧的马车。餐具是粗陶的,你吃的是粗茶淡饭。他的下属剑,为人也很正派,与杨戬关系很好。他认为他的上级太穷了。他听说杨旭喜欢吃生鱼,就给杨旭买了一条鱼。焦健怕羊继续被嫌弃,笑着说:“大人好久没来南洋了,可能不知道这就是这里有名的‘三月鲤鱼’,所以特意买了一条给你。平时你把我当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大哥的一点敬意。你要知道,我绝不是拍马屁的人,所以请你收下!”羊续见焦健这样说,觉得不收是个外人,就笑着说:“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焦健走后,杨旭把鱼挂在外面,再也没碰过它。第二年3月,焦健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就可以了,知道买多了羊就不要了。到杨虚彦宫,焦建刚说明来意。杨旭指着晒干的“三月鲤鱼”说:“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焦健愣住了,摇摇头,叹了口气,拿着活鱼离开了。

3、包拯的“诚信戒律”

北宋时,包拯以清正廉明著称,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清正无私,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晚年,他担心后人腐败,就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著名的《家训廉洁》,以警示后人。它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包家子孙中凡贪污受贿的,都不能称为包家子孙,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在其家族的墓地里。不遵守这一指示的人不是包公的后裔。”

4.马寅初拒绝受贿。

马寅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前曾任浙江省财政局长。有一天,德清县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把一千块钱托付给马寅初,要马寅初打开后门,让他当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可以用钱打他的关节。如果他真的当上了县长,那他一定是个贪官。就凭这一条,他当不了县长。马上命人把钱还了。周恩来总理的衣服和周总理的睡衣已经穿了20多年了。又补了又补,已经穿到了地上,还舍不得扔掉。一件衬衫旧到可以换袖口领子,一件连衣裙已经打了不同颜色的补丁。他戴着它。别人让他换,他总是说:“旧的可以穿。"

5.居里夫人的金钱观。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大部分奖金用于科学实验,给了贫困学生和有需要的朋友。她放弃了“镭专利”的巨款,毅然向世界公布了镭冶炼技术,并将价值654.38+0万法郎的世界第一克镭捐赠给癌症治疗研究所。

6.李四光“我要回国,不是美元。”

65438-0948年,李四光应国际地质学会邀请来到美国,发表了《新夏海的诞生》,在欧洲引起轰动。一天早上,李四光在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65438+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一个新中国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举行的中国留学生年会上,他激动地说:“虽然我已经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把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这一举动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拿出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说:“你向全世界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威胁说:“如果你拒绝,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拘留在国外。”李四光听了极为气愤,立即严厉训斥道:“我能用钱把心买回家吗?我要回国,不是美元!”历经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为中国效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