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律框架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的:“公法是罗马国家的法,私法是个人利益的法。”根据这一标准,私法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立财产所有权,保护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民法、商法等。公法是运用国家权力调整社会财富分配和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法律,如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法律社会化”的现象,形成了一种新的法律——社会法,如社会保障法。这是因为有独立的社会利益,既不是国家利益,也不是私人利益。鉴于此,有人将社会法称为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法律。公法、社会法和私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律标准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当代中国法律部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以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刑法和诉讼法。
1.宪法。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宪法部门最基本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规范性文件中。宪法部门除了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外,还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从属的下级法律。
2.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规范行政体制,确定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规范行政机关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规范国家公务员。我国一般行政法的规范性文件很少,主要有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专门行政法包括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3.民法。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我国民法部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由民法通则和单行民法组成。民法通则是民法部门的基本法律。单独的民事法律主要有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单独的民事法规,如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等。
4.商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被明确提出后,商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地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的法律。从表现形式上看,我国商法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企业破产法、海商法等。商法是一个法律部门,但民法规定的许多与民事关系有关的概念、规则和原则,在商法中也是常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行的是“民商合一”原则。
5.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适应国家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法律部门。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表现形式包括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法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有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如预算法、统计法、会计法、计量法等。;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市场主体和市场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
6.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法律。这个法律部门的法律包括有关雇佣制度和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有关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的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卫生和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关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和方法的法律法规。这个法律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文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包括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
7.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通常分为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主要是指关于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的法律。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
这个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属于自然资源法,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属于环境保护的,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8.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法律部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刑法也是最受关注的法律。刑法是这个法律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规范性文件,一些单行法规的相关规定也可能规定刑法规范(如文物保护法中关于文物犯罪适用条款的内容)。
9.程序法。程序法又称程序法,是与各种诉讼活动有关的法律,从程序方面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和实体权利义务的实现。这个法律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同时。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仲裁法、监狱法等法律的内容一般也属于这个法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