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有多大?

黄河科技学院占地约2800亩。

学院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黄河S & amp;t大学),总部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是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应用科技类高校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中国制造、互联网+、2025”产教融合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首批示范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三轮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创建于1984,1994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所民办高校。2000年成为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二级学院(系)10。本科专业68个,专科专业3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9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这所大学有三万多名学生。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拥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50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藏书362.8万册。

部门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郑州、济源四个校区,有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有工、理、文、医、管等9个学科。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本科专业68个,数控技术、护理等专科专业35个。

能力

截至2018年5月,学校现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80人。拥有工程师教师、律师教师、会计教师等“双师型”教师630多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教师150多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河南省专业6个,河南省民办教育专业7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精品课程30门。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河南省专业6个,河南省民办教育专业7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精品课程30门。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黄河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省级专业: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民办教育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经济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编导、土木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通信工程、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实训中心

省科技创新团队:物联网底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创新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工艺基础实验、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体育教材教法、刑法、药理学、模拟电子技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解剖学、信号与系统、武术(太极拳)、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广告设计(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美文学、证券投资、管理学、英语精读。

馆藏资源

截至2065438+2007年7月,学校图书馆藏书30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94万册,电子图书1.003万册。中外文期刊2341种,报纸178种,其中专业期刊占总数的90%以上。有18个阅览室,4600多个座位。它拥有23个中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选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的全文期刊。是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CN41—1279/N,ISSN 1008—5424)。

成立于1999,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2006年为季刊,2007年为双月刊。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哲学政治研究、法学研究、语言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2010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评为“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2014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高校社科学报”,“民办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教学效果

2012至2017年,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7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00余项,授权专利1300余项。2015、2016年,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连续两年名列前茅。

学科建设

截止2065438+2008年5月,学校拥有河南省重点学科5个。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生药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17年7月,学校研究所(中心)包括:民办教育研究所、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医学研究所、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中原音乐研究所、少数民族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学校拥有河南省管理人员,是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高分子基高压材料、郑州市有机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工业机器人视觉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物联网传感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光电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河南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检索到280篇,中文核心期刊1356篇。获得科研成果奖3363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郑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1。

大学荣誉

截至2018年5月,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就业50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廉洁自律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三八红旗团委、全国高等教育优秀研究院、中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全省基层党组织优先、河南省优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优秀博士后R&D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2021 2月19,荣获2020年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8月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工作者”学生工作十大优秀先进单位。

2021,10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4月,黄河科技学院团委以2021获得“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解读:黄河科技学院,一轮爆裂的太阳。

一个充满生机的日出正从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迸发出来。以其挑战历史、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展现了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和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条线,表现出了光感和速度感。

说明黄克达人以质量求发展,以效率为生命,以信誉为保障。

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

努力工作的精神和勇气

大学文化

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拥有600多名双师型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创新,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多措并举,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立德庶人育桃李,东风满春。一轮艳阳高照的黄河科技学院,正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建设地方名牌大学和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征程中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