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航参观上汽大众新能源开启“模块化”高级战役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SAIC大众在燃油汽车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桑塔纳、朗逸、帕萨特、Polo等经典车型成熟且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很大。上汽大众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德国机械工业带来的卓越制造品质,大众MQB模块化平台的建立功不可没。

大众建立模块化平台的尝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PQ系统平台技术升级到MQB、MLB等模块化平台。与传统的平台技术不同,模块化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制造的速度。同时,平台优秀的扩展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据了解,从2012到2019,MQB平台上生产的车型从1增加到11。1年的这个速度,给上汽大众的燃油车市场带来了不少红利。

2009年,为进一步节能减排,国家密集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市场悄然兴起。为了早点拿到“蛋糕”,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企业,都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刻的场景就像是国内燃油车的红利期,只要进入就能分一杯羹。但是在这样的诱惑下,很多人发现上汽大众没有入局?嗅觉敏锐的上汽大众会不会发现这么好的机会?当时很多人一片哗然。

上汽大众难道不想抓住机会吗?其实在上汽大众眼里,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频发。如何在保证用户用车用电安全的同时提高质量?这是一个比市场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根本不解决,即使你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红利,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会碰壁。而且上汽大众不同于比亚迪、特斯拉等公司,在电池技术上有自己的专利,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杀手锏”来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此时,“模块化”概念再次成为上汽大众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亮点。

有句老话叫“术业有专攻”。攻克了燃油车模块化平台的大众集团,在新能源模块化平台的建立上更加得心应手。2015打造了全新的新能源模块化平台,取名MEB平台。据悉,MEB平台采用了专门针对电气化动力系统的设计理念,一切都围绕电池展开。同时摒弃了内燃机和油路,带来了更加宽敞灵活的全新空间布局,也可以复制传统汽车研发的优势和市场基础。一方面,通过采用扁平化的电池模块布局,车辆轴距更长,前后悬挂尺寸更短,轴距相比同级传统燃油车大幅提升,内部空间更加宽敞。同时,扁平化的设计使得原有的中央平台消失,后排中间乘客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的腿部空间。另一方面,电池组完全嵌入车底,显著降低了车辆重心,实现了接近50:50的前后重量分配。

这个突破传统燃油车内部空间限制,将电池安全放在首位的平台,真正打开了大众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之路,也打开了上汽大众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门。

好的工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汽大众用新能源造车不是真的吗?在MEB纯电动模块化平台的支持下,2020年,大众在海外推出了新能源量产车型ID.4。作为ID的第一个模型。家族,新车也肩负着开启大众电动化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此后,上汽大众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MEB工厂,并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动SUV车型ID.4 X,吹响了进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集结号。

对于上汽大众来说,ID.4 X是颠覆性的。首先是命名方法。这种简单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紧密贴合了新能源汽车“减”的主题,也脱离了上汽大众传统汽车的命名方式,具有独特的意义。其次,ID.4 X不同于传统的“油改电”模式,是真正的100%纯电动汽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ID.4 X颠覆了传统新能源汽车以“里程”为核心的主攻方向,将电池安全放在首位。得益于将SAIC-大众MEB平台的优势资源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优势,ID.4 X车型的电池组设计就像是在拼乐高一样,在底盘中间留出了放置电池组的地方。外围边框采用铝合金材质,底部采用高强度铝冲压底甲。内部采用高压水平连接设计,可以说是将电池组分割后再包裹上“铠甲”。在电池组的上部,除了智能控制芯片,电路板上还装有2毫秒高压切断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切断电源。电池组覆盖的上盖板由上汽大众三重密封外壳覆盖,并使用三重保护呼吸阀保护驾驶舱内乘客的安全。对于这样的设计,上汽大众称之为360°全方位防护装甲。

电池本身,上汽大众ID.4 X的电池组是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是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也是全球顶级的电池供应商。为了使电池在极端条件下承受各种环境压力,通过了温度冲击、化学腐蚀、极限碰撞等338项电池安全测试,超过285项国家标准(仅53项国家标准)。在电池组的封装过程中,上汽大众还采用了铝Mig焊接、RIVTAC铆接、微MIG焊接等新技术来加强电池组的强度。

在电池安全技术中,我们经常听说电池对中技术、电池智能散热系统等。没有任何技术可以真正保证100%电池的安全,只有采取多重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水平。但是,“入门容易,出精品难”。为了提高安全概率,车企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基于MEB平台,上汽大众在安装位置、封装工艺、电路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保障,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矛盾带来的困扰。这足以说明上汽大众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时颠覆安全防护的决心。在这方面,2021中国在各大城市宣传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时,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上汽大众以身作则做到了这一点。

在其他产品层面,ID.4 X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不再占据车头多余的面积,简化的单横格栅闭合连接两侧车灯,不仅加宽了整个车头的视觉效果,也不再笨重。横条和“VW”车标新加入了灯带,由于大灯会一起打开,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同时下方的进气格栅也变得比以前更厚,主要是用来凸显其SUV的身份,增加运动效果。

车身侧面,保留了上汽大众特有的高腰线设计。不过为了增加时尚元素,ID.4 X上下使用了对比色,车顶为黑色。这种多层次色彩的不同叠加,打破了以往大众燃油车的传统风格,尤其是贯穿式尾灯。和车头一样,logo也有灯带来表现品牌情调。车身尺寸方面,ID.4 X的长宽高分别为4612/1852/1640mm,轴距为2765 mm,虽然是紧凑型车身,但其轴距超过了以往的燃油车,这得益于MEB架构独特的空间优化能力。

在车辆内部,ID.4 X将进一步扩大颠覆效果。这种与上汽大众以往完全不同的内饰风格,给人印象特别深刻。车内采用简洁的横线构造整个中控模型,悬浮式中控液晶屏变得格外醒目,而一侧的5.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也不再嵌入中控,采用了与中控屏相同的悬浮式设计,车内有多彩氛围灯,去掉排挡手柄后的中控台更简洁,未来感很强。按键布局,半触摸按键取代了之前的实体按键,手指间的操作可能会感受到id.4x的科技感,此外,车辆还将配备AR-HUD增强抬头显示功能,全面提升车辆的科技感。至于车辆的换挡按钮,在哪里?ID.4 X选在仪表盘右侧,基于国人操作习惯设计,更方便。

配置部分,ID.4 X将搭载IQ。上汽大众打造的驱动系统,以及全新的车载辅助系统、舒适系统、信息娱乐系统、控制和显示系统都在这套系统中得到传承。同时,在主动驾驶安全方面,达到L2+级别的高阶ADAS驾驶辅助功能,如ACC全速自适应驾驶、车道偏离预警等将出现在ID.4 X车上。

然而,上汽大众的ID.4 X只是新能源的开始,随后在2021,17年6月,ID.6 X智能纯电动SUV上市,定位二胎家庭,7座大空间布局,更大里程的续航标定,进一步扩大了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主要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大众未来的战略规划,上汽大众还将推出多款基于MEB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以及ID的阵容。家庭会变得更强大。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上汽大众进入新能源市场较晚,竞争优势并不大,但上汽大众并不是“秀外慧中”,更像是“终结者”,某种意义上是“先锋”。“端”是大众此前单一燃油车战略的时代,“先锋”是品牌新能源的未来发展路径。而且在上汽大众看来,竞争只会增加市场内耗。在这个能源创新的时代,引领新能源市场进步是关键。

SAIC大众一直强调如何完全融入中国本土市场。随着MEB模块化平台的到来,很多国产车型都有了更好的发展。随着SAIC-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拓展,SAIC-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能会在新能源市场重现。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领域,也是众多汽车企业看重的核心竞争场所。SAIC大众以MEB模块化平台进入市场,而不是作为竞争对手抢占市场。而是思考了如何优化电池安全,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向上发展。这是市场良性竞争的开始,也是SAIC大众作为传统汽车龙头企业的责任感。

或许上汽大众进入市场较晚,但它带来的MEB平台技术和产品并不“晚”。ID.4 X卓越的品质和安全性能,显示了品牌想要做出好车的信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上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厚积薄发,书写企业新篇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