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的研究领域
赵东元教授从事微介孔分子筛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多年。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合成了SBA-15等大孔径、高壁厚、高水热稳定性、高有序度的介孔分子筛结构(SBA系列),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论文被引用超过2100次,促进了介孔材料的发展。近年来,他合成了18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FDU介孔分子筛新结构,发展了“酸碱对”合成介孔材料的路线,制备了一系列热稳定、大孔径、高度有序的介孔氧化物材料、介孔聚合物和碳材料,对介孔分子筛的结构、形貌控制和多相组装机理形成了独特见解,为介孔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做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60多篇论文,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JACS、Angew。化学。等。,主编书籍1本,参与撰写专著4章。目前,中国已申请发明专利43项,授权30项。其研究成果被《自然》、《自然材料》、《化学》。脱线。作为封面,并被美国材料协会、陶瓷学会、美国化学学会和德国应用化学作为新闻报道,并被邀请在国际期刊Chem上发表。修订,ACC。化学。研究,化学。Commun。,Curr。意见固态化学。,化学。脱线。还有j .脱线。化学。已经发表了10多篇文章。
赵东元教授凭借其专业和专注的科研精神,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现为中国化学学会、材料学会理事,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主任,五届教育部科技委员会部委员。《中国大学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版)》、《燃料化学学报》、《化学物理》编辑、《科学通报》常务副主编。
赵东元教授在国际相关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扩大。2002年,他当选为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理事兼秘书长,2004年,2006年,他当选为国际沸石协会理事。2002年被Adv.mater. Magazine评为15年度48位顶级作者之一,被ISI Web of Science列为近十年来被引用率最高的100位化学家之一。《化学-亚洲杂志》、《材料化学杂志》、《材料化学》、《道尔顿汇刊》、《纳米》等国际出版物聘请他担任《国际顾问》杂志的编辑,《胶体和界面科学杂志》的联合编辑。他曾应邀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如介观结构材料国际研讨会(IMMS)和第三届纳米多孔材料国际研讨会。
赵东元教授积极开展国际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成功组织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包括第五届国际介孔材料研讨会IMMS2006和第六届东北亚纳米科技研讨会)。并积极推动复旦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跨部门交换生培养项目。
赵东元教授学风严谨,已有33名学生获得硕士、博士学位,5名博士后出站。博士生、博士后多次获得学术奖项,其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赵东元教授本人多次被复旦大学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