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养殖珍珠方法

贻贝人工育苗技术

三角帆蚌是中国最重要的养殖淡色珍珠的贝类。

1.当贻贝的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珍珠蚌中挑选有卵的雌蚌,当其受精卵发育成钩虫幼虫时,及时用黄颡鱼(送苗)收集。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置20-30条寄生有钩虫幼虫的小鱼。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能太快。

每天给鱼苗喂食,让它们正常生长。水温30℃以上时,钩虫幼虫4-7天成熟,25-30℃需7-9天。寄生在鱼身上的钩虫幼虫脱落后开始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做去苗。幼贝(65438±0-2mm)在苗圃的浅池中养殖,直到长到约65438±0cm。

2.养殖幼贝来操作贻贝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浙江的贻贝养殖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养殖操作贻贝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 cm的幼蚌直接培育成8 cm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至3个月左右。这一改革使得当年通过手术育苗养珠成为可能。

这种小木笼一般规格为(40-45) cm× (40-60) cm× 10 cm,用杉木(或竹子)条制作,杉木条规格一般为(1.5-2) cm× (3-4) cm。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的网封闭,上部留一条缝。

笼子底部垫塑料薄膜,放置肥泥。每网投放幼贝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有望在当年秋季将60%以上的幼贝培育成手术蚌。

养殖水域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应在1.5-2.5米。幼贝入箱前3-5天,根据水环境(新塘或老塘)和鱼类放养情况(50-200花、鲢鱼按一定比例/亩)施底肥改善水质。

使水呈浅棕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40厘米。幼蚌的水质在3 cm前不能太肥,否则稍高浓度的氨和亚硝酸根离子会抑制其生长。

3.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透明度和水色的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10-15天追肥一次,每次用湿猪粪150-250斤/亩。肥料必须充分发酵和分解。最好不要用鸡鸭粪。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用量可按说明书),安全高效。

当幼蚌长到3-5 cm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分肥力(透明度30 cm)。另外,生石灰每隔10-15天施一次(10公斤/亩)。在整个栽培期间,当水分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但一定不能让蓝绿藻繁盛,否则透明度要降到25厘米以下。

如果能按照要求进行科学管理,60%的幼贝不到3个月就能达到手术规范。

淡水无核珍珠操作技术

将贝类外套膜的上皮组织移植到养殖珍珠中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将泪膜技术与系统的消毒技术科学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技术、流程和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及其管理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大、亮、圆、亮”的优质珍珠率,而且珍珠蚌术后成活率达95%以上,并能有效防止蚌病的发生。

扩展数据

贻贝的培育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位置选择

1,池塘?

养殖区因地制宜。小池塘3 ~ 5亩,大池塘十几亩到几十亩。水深1.5 ~ 2米,水质普遍肥美,饵料丰富。池塘可混养草鱼、鳙鱼、鲫鱼,放养密度为100 ~ 200条/亩。不宜放养或饲养极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链鱼,也不要放养鲱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

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淡水、活水、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

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大,所以在岸边或转弯处的浅水区进行珍珠养殖,水流动性大,水质稀薄,溶解氧丰富。环境因素复杂,管理操作不方便。

生态环境选择

1,水质条件?

水深1.5 ~ 2.5米。一定速度的流水对珍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培育极其重要。珍珠养殖水体的pH值宜保持在中性和微碱性范围,以7 ~ 8为宜。

pH值低的酸性水不利于珍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珍珠水中撒生石灰水来调节。高pH值抑制珍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来控制。

2.营养素?

钙盐是珍珠蚌最需要的盐。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水中Ca2+含量可保持在1.5mg/l以上,钙源可通过施用钙肥来补充。镁、硅、锰、铁等。不仅是珍珠蚌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也是其食物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这些营养元素通过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来补充。

稀土可以促进珍珠蚌的珍珠分泌,加速珍珠的形成。稀土营养源中,硝酸盐稀土效果最好,珍珠生长速度最快。在珍珠蚌的生长季节,每月施用一次稀土营养源,使池塘水的浓度为0.1 mg/L。

3.诱饵生物?

三角帆蚌最适宜的食物生物是硅藻、金藻、绿藻和裸子植物,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因此,培育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胖瘦和食物生物的丰缺都可以通过水色反映出来。水体颜色要黄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保持珍珠水体“肥、活、凉、嫩”。

百度百科-文蛤

百度百科-珍珠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