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定价策略有哪些?
美国分类:竞争性定价、成本基础定价、撇脂定价、限制性定价、亏损领袖定价、市场化定价、渗透定价、价格歧视定价等。
1,新产品定价
有专利保护的新产品定价可以采用撇除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
撇油定价法。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得高一些,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利润,尽快收回投资。就像从牛奶中撇奶油一样,取其精华叫做“撇脂定价”。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弹性较小的细分市场。
渗透定价法。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价格应定得尽可能低,以获得最高的销售量和最大的市场份额。当新产品无明显特征、竞争激烈、需求弹性大时,应采用渗透定价法。
对于企业来说,是采用撇头定价还是穿透定价,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供给、市场潜力、价格弹性、产品特性、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
模仿定价:企业模仿国内外市场畅销商品生产的新产品。模仿产品面临的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就新品的质量和价格而言,有九种策略可供选择:优质优价;优质中价;质优价廉;优质优价;中等价位;质量中等,价格低廉;低质高价;质量低,价格中等;低质低价。
2.心理定价法
根据消费者心理定价,有以下几种:
尾数定价还是整数定价。很多商品的价格定在0.98元或0.99元而不是1元,是适应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选择。尾数定价让消费者产生“便宜”的错觉,1元的比例积极反应,促进销售。
相反,有的商品标价不是9.8元,而是10元,这也给消费者一种错觉,迎合了他们“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
声望定价。这种定价方法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产品的形象,用价格说明其有价值、有名气的品质;二是满足买家对地位的渴望,适应买家的消费心理。
习惯性定价,一种商品,由于同类产品众多,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价格,单个生产者很难改变。降价容易引起消费者对质量的怀疑,涨价则可能遭到消费者的抵制。
3.折扣定价
大多数企业通常会酌情调整基本价格,以鼓励客户尽快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或增加淡季采购。这种调价叫做价格折扣和折让。
现金折扣。对及时付款的买家的价格折扣。
数量折扣。企业给予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的折扣,以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的商品。大量购买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功能折扣,也称为贸易折扣。制造商给中间商的额外折扣,以便中间商能得到低于目录价格的价格。
季节性折扣:企业鼓励客户在淡季购买的优惠,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全年保持相对稳定。
促销津贴: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制造商向中间商提供促销津贴。
4.歧视性定价(差异)
企业往往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调整产品价格,实行差别定价,即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但这种差别并不反映成本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颜色、品种、款式制定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零件定价不同。在不同的时间设定不同的价格。
5.差别价格策略
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客户群体、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价格,即把不同的市场分割开来,用不同的价格来获得更多的销量,比如团体价、航空公司特价,或者周末房间特别打折,周日食品涨价。
运营商可以采用产品组合来扩大需求,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通过扩大大量需求,他们可以通过价格优惠来降低成本,争取业绩。还可以用横向联盟的方式推出包价游,比如包含机票或者送主题公园门票,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扩展数据
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时,要有必要的前提。采用撇油定价策略和略加改进的定价策略的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要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并得到目标客户的认可。
这些企业大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或者知名企业,是知名品牌的产品。他们服务的客户属于中高收入阶层,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和追逐名牌的心理需求。采取竞争性价格策略的企业,尤其是发动价格战的企业,应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