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友应该如何继续收藏?
方法/步骤
1,第一个是“古”。古瓷古玩贵在一个字“古”。古瓷属于传统收藏,或者古董(现代收藏叫把玩)和古董。古器物是历史文物,瓷器的保存不像玉器、青铜石等东西那么容易。越古老的越少,越贵。
2.二是要“瘦”。稀有的东西是昂贵的。例如,宋代的汝瓷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皇家汝瓷。据有关统计,北宋末年至今流传下来的汝瓷总数不超过100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所以有“一件不如汝瓷”之说。在国内外古瓷收藏中,宋代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的作品是热点,其次是元代青花。
3.第三是“美”。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白瓷,而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都以青釉取胜。然而,鼎瓷产品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胎釉如雪如银,还在于其精美的绘画、雕刻和印刷装饰图案。如何判断瓷器的收藏价值?汝瓷的精致可谓宋代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既注重简约优雅,又追求优美造型,将东方美学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的青花瓷和清代的彩釉瓷器也以精美著称。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量,但也很贵。
4.第四,要“漂亮”。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收藏要重视。这种“聪明”的商品,涨价潜力很大。大约10年前,清代三代官窑瓷器的成交价只有几千元到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官窑瓷器的价格已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此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古瓷拍卖价格不断上涨,但与国际拍卖价格相比仍然偏低,国际拍卖价格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5.目前在古瓷收藏队伍中,除了少数学者型藏家和企业型藏家拥有部分高档古瓷珍品外,大部分喜欢瓷器的藏家主要收藏中低档瓷器,他们的收藏目的也是出于爱好,陶冶情操。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有收藏的投资价值,需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刚接触瓷器收藏领域的人。除了辨别真伪,他们还必须把握好几个尺度。
民间藏家如何走好收藏之路
如何做好个人收藏,如何提高自己的收藏品位?如今已经成为困扰收藏者的首要问题。爱好决定收藏的方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有爱好。有人喜欢古瓷,有人喜欢玉器,有人喜欢古董边角料。收藏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比如有的人更喜欢研究青铜器,对古代铸造行业感兴趣,同时更喜欢特定时期的外观。因为喜欢,所以出去转一转就更关注这方面的古董,同时更喜欢看这些方面的书,自然提高了收藏的档次和专业性。
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以什么价位收藏古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收藏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一定要在自身经济富余的情况下进行,一定不能高价购买。一旦出现赤字,必然会影响自身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很多人在普通收藏中喜爱一件东西,往往是因为急于收藏,而忽略了这件东西的实际价值、升值空间和资金周转。在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要多选择低价位的藏品,比如现代古董、小古字画、玉器等。如果资金量大,周转能力强,那么就要集中购买精品,如名家字画、古字画、高价古陶瓷等等。但是,遇到力所不及的收藏,不要动心,不要盲目收藏。
应避免对民间收藏的误解
如今,随着市民经济条件的提高,收藏古董不再是商家和有钱人的专利,很多普通市民也逐渐加入收藏行列,所以收藏更多人的目的会变得复杂。增长见识,修身养性,玩古人赚钱,目的不同,心态也不同。急功近利让很多古玩收藏者“遍体鳞伤”。那么民间收藏应该如何避免走入任何收藏误区呢?
我们不应该“看图寻宝”
作为一个民间收藏爱好者,我喜欢一些古玩是因为刚上路或者不太了解,特别是在哪个杂志或者哪个民间传言上看到什么样的钱币值钱,就赶紧根据提供的图片去古玩市场找。为了加深对古董的了解,让收藏更加专业,还有一位民间藏家专门买了多本相关书籍,仔细对比慢慢研究,将自己的藏品与书中的图片进行对比。当他们看到某样东西时,他们认为这是真的,但当他们没有看到时,他们认为这是假的。众所周知,一些非正规单位出版的古玩书籍往往是片面的。还有一些作者为了发财而出书,甚至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同时,随着古人实际操作的一些变化,按图索骥应该是收藏中的大忌。
捡漏是不可取的。
几十年前有一个关于收藏宝物的经典故事。一个收藏家周末闲来无事,去了古玩市场,逛了一个地摊,发现了一件价值百万的古玩,其实是作为一件普通的古玩被遗弃在古玩地摊的一个角落里。于是经过短暂的讨价还价,他用仅有的一点钱“捡”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现在民间收藏者中还是有一部分人相信一定有好东西,一有时间就往古玩市场跑,偶尔发现一件所谓的御用古玩,就不去想有多少东西能流传到宫里的人,更不要说摊主怎么会把这么高价值的东西当宝贝低价卖出去。一位收藏界的专业人士曾经说过,捡漏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收藏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随着懂行的人越来越多,古玩市场地摊捡漏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