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易专利
中国城市道路照明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古就有烧油的路灯,有地方派来的“点灯人”负责点灯、关灯、加油。直到1879上海率先采用电灯,国内一些城市才艰难地陆续改用电灯。但是旧中国的城市道路照明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一样昏暗落后,“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1949,中国城市道路照明获得重生和快速发展。到1979年,中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城市路灯数量从解放初期的不到65438+万盏增加到57万盏,机械设备从装灯修灯的竹梯发展到曲臂架空车。然而,在此期间,由于“先生产,后生活”的左派思想影响,中国的城市道路照明与整个城市建设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十年文革”期间。65438年至0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城市道路照明迎来了春天。1980年3月,国家城建总局、电力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道路照明的意见》,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照明要认真贯彻服务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针,从培育和发展一项公用事业的角度出发,统一城市道路照明的业务范围、管理体制、工作要求、资金保障、安全生产、节电和队伍建设, 并提出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路灯工程技术标准、路灯技术操作规程、路灯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路灯行业技术经济管理指标,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该工作意见的指导下,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行业开始走上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65438年6月至0980年6月,国家城建总局热情支持由全国35个城市路灯管理单位组成的城市道路照明技术信息站,向全国转发该站工作规程,推动城市道路照明技术信息活动。1987年7月,城乡建设环保部城建局发布了我国路灯行业第一个技术文件《城市道路照明指南》。在此基础上,建设部于6月发布了《路灯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1991。1998专门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高杆灯照明设施技术条件》。1992 165438+10月,建设部以2 1号令发布《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颁布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全国市政工程设施维护估算指标》、《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都列出了城市道路照明的章节。为适应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建设的发展,保证路灯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保障照明设施安全经济运行,建设部于2001年7月发布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特别是上述国家发布的标准、法规和指标,是在对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路灯系统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CIE和部分国家的道路照明规范、标准或建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表明我国城市道路照明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公用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照明硕果累累。
我国自65438年至0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照明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进入90年代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就。路灯数量:据城市道路照明技术信息总站(下同)2001年全国664个城市中的500个城市统计,城市道路照明路灯数量为395.65万盏,是1979年全国路灯总量57.02万盏的6.94倍。路灯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效高、能耗低、寿命长的第二代、第三代光源绿色节能灯被广泛应用。截止2001年底,在用高压钠灯232.93万盏,占路灯总数的58.87%。第二代高压汞灯73.09万盏,占路灯总数的18.47%。绿色节能灯38.98万盏,占路灯总数的9.85%;低压钠灯等属于第二代、第三代光源的有25.94万盏,占路灯总数的6.56%。第一代白炽灯从1979开始禁止在新安装的路灯上使用,原有灯具逐渐被淘汰。截止2001年底,仍有2471万盏路灯,占路灯总数的6.25%。路灯:灯具材料制造、加工工艺、外观造型都有了质的飞跃。取代了过去的一体式珐琅平行罩,现在,世界各地城市主干道上造型简洁新颖的流线型灯具,力求体现城市的现代气息;广场、街心花园的五颜六色装饰灯,装饰美化周围环境;小区内婀娜多姿的庭院灯与小区的意境相协调,相得益彰。灯杆:经历了“杉木杆-水泥杆-等径钢杆-锥形杆”的更新,特别是在大型广场、桥梁等公共场所,全国各地竖立起3822座底座高度超过25m的杆灯,成为当地城市的一道新景观。路灯线路: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城市主干道路灯工程中普遍敷设地下电缆,特别是在90年代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许多城市将路灯架空线改造为地下电缆。截至2001年底,路灯地下电缆达到9.46万公里,占路灯供电线路总长度2421万公里的39.07%。路灯控制:控制方式不断由传统的手动控制向时间控制、灯光控制、时间控制与灯光控制一体化转变,为提高路灯开关的准确性,大面积消除“白天亮”“晚上黑”现象提供了可靠保障。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些大中城市根据城市路灯“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三遥”(遥控、遥测、电信)控制方式,在中央控制室实时监控全市每一盏路灯,集测试数据、故障报警、查询对讲、显示打印、自动化办公联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路灯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办法和标准,城市路灯管理单位普遍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亮灯率,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标准,提高路灯工程和日常维护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的路灯管理单位将计算机CAD的先进手段应用于路灯工程设计,结合路灯“三遥”控制系统建立城市路灯设施数据库,并尝试与城市规划部门共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建设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得益于“三个坚持”,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丰硕成果。关键是得益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城建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坚持同步规划建设包括路灯在内的各种地下设施,这无疑为道路照明作为城市道路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可靠的实施保障。因此,在全国各地城市的道路和房屋建设中,一般都是在新村建成时实现道路(桥梁)亮灯,路灯亮灯。第二,坚持追求科技进步。城市道路照明的光源、灯具、灯柱、控制方式更新周期短、速度快,是城市其他公用事业无法比拟的。这离不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但更重要的是有一批科技人员热爱事业,在中国城市道路照明行业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坚持开发应用新光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让中国城市道路照明行业保持青春活力。其中,群众团体城市道路照明技术信息总站自1980成立22年来,在组织和推动全国路灯行业技术信息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主站主办的技术专业刊物《道路照明》,从最初的不定期刊物到定期刊物,再从半年报到季刊。至今已出版52期,为全国路灯行业的技术交流提供了永不落幕的舞台。第三,坚持思想观念的创新。随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不仅更加重视路灯的照明功能,更需要其装饰美化城市的欣赏功能。他们认为赏心悦目的路灯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是城市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是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这一理念的创新促使各地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道路照明,普遍实施“亮化工程”,政府领导也曾亲自过问各主干道和住宅小区的路灯类型。因此,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成为中国城市道路照明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王展现已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站在新世纪、新形势、新目标的高度,展望未来,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开放型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背景下,中国城市道路照明行业将朝着“现代化、绿色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1,城市道路照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加快城市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之一。由于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技术性、系统性、社会性都很强,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这是科学城市建设的必然规律,也是时代对我国城市道路照明发展的历史呼唤。当然,现阶段编制城市道路照明规划还是一个新课题,要广泛组织城建、规划、市政、路灯、供电、美学、艺术等专业人士参与编制。然而,这是我国城市道路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2.城市夜景照明的统一规范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对城市道路照明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应与周边建筑及其他环境照明相融合,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客观上,这也要求将城市夜景照明融入城市设计。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城市夜景照明标准,应参考CIE的相关技术文件,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具有法律管理特点的相关标准。3.绿色照明已成为城市道路照明的主导因素。作为现代城市必须是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世纪的中国城市道路照明将大力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节约照明用电,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环保的照明系统,以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质量、照明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城市道路照明需要进一步推广使用高光效、低能耗的电光源、灯具、电子镇流器和电器附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路灯设施,实施这一系统工程。4.城市道路照明的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指标日趋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标准和各种管理定额面临着修订完善的任务,以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5.城市道路照明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道路照明管理的现代化将比设施的现代化更加艰巨、繁重和紧迫。现阶段迫切需要对部分大中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的路灯“三遥”控制系统进行筛选、定型、标准化、系列化,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并方便日常维护,以路灯控制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城市道路照明管理的现代化。6.城市道路照明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道路照明管理体制将遵循“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的方向,实行“建、管、养”分离,政企分开,开展路灯工程设计、建设、维护招标,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城市道路照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