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我国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

政策科学》课程

--------------------------------------------------------------------------------

发布时间:2004-04-27 14:46:13已浏览1951次

政策科学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虽然只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发展极为迅速,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和政界普遍关注的学科。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政策科学是各大学培养公***管理硕士(MPA)及与公***事业管理相关的各专业的主要课程。由于西方政策科学学者比较注重实用性研究,忽视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因此,直到目前,相对完善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政策科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将一些西方的政策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到我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许多学者试图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重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时,与政策科学研究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政策科学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还十分落后。因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加强政策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政策科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远程教育公用事业管理专业的自学参考,本课件在吸收国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成果,并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以及现实的政策问题编写而成。编写的过程中,本课件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为指导;二是注意引进和吸收当代国外的政策科学研究成果;三是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出现的重大政策问题和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同的政策问题。

《政策科学》课件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政策一般理论,包括绪论、政策概述、政策环境;二是政策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三是政策科学研究方法论,包括政策分析方法概述、政策模型。

政策科学(或公***政策分析)是二战后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公***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个新课程领域方向。80年代末、90年代初,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自觉地跟踪政策科学这一前沿性、交叉性学科的发展,并将它及时纳入科研与教改之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课程已成为我校公***管理和政治学学科最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之一,并已建立起了以本科生为基础,包含硕士、博士层次培养的较为完整的政策科学(公***政策分析)领域的课程体系。

1990-1991学年度,在全国较早为本科生开出“政策科学”主干课,并编写讲义《政策科学原理》,199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国内最早出版的系统性教材之一,曾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1993年底,在行政学硕士点中,在国内率先设立政策分析专业方向。随后,“政策科学研究”课程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设立了政策科学系列课程,包括“政策分析方法”、“中国公***政策”、“公***选择理论”和“公***政策专题研究”等课程(该项成果1997年获得厦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课程主讲人陈振明主持完成政策分析方面的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的科研和教改课题,特别是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政策科学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该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主编《政策科学》(第1版),199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获得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进入新世纪,本课程主讲人加强了对公***政策的前沿研究、实证研究和教改研究,承担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本科生教材《公***政策学》和全国MPA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公***政策分析》教学大纲的编写任务,并完成《政策科学》(第2版)的编写出版工作。同时,全面推行以案例分析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近二、三年,设立公***政策本科专业方向;并在行政管理博士点(以及原先的科技哲学博士点)中,设立政策分析专业方向,“公***政策分析前沿专题”课程进入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

跟踪国外政策科学及公***管理前沿,主译“公***政策经典译丛”,2003年起由陆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主译“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管理经典译丛”,2004年底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已比较成熟,处于全国前列甚至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