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中子反应堆?

快中子反应堆:核电中的奇葩

原子能的释放、控制和利用是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之一。原子能是原子核裂变连锁反应释放的能量,所以也叫核能。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是在原子反应堆中进行的,所以原子反应堆是核电站的“锅炉”。

目前,大多数核电站使用轻水反应堆。轻水反应堆使用铀-235作为燃料,水作为慢化剂,使高速中子减速,并作为冷却剂。一座发电能力为654.38+0万千瓦的轻水反应堆,每天使用约3公斤铀-235。虽然使用量很少,但由于天然铀储量有限,已证实可使用约1000年,其中铀-235仅占0.7%左右,99.3%为铀-238。铀-235和铀-238都是铀的同位素,它们的原子核会分裂。但是,铀-235有自己独特的裂变方式。当中子击中其原子核时,原子核会分裂成重量几乎相等的两部分,而铀-238不具备上述裂变模式,因此不能作为轻水反应堆的燃料。所以在今天的核电站核燃料中,铀-235就像“优质煤”,而铀-238就像“煤矸石”,只能作为核废料堆在那里,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铀资源,科学家们正在开发设计另一种类型的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快堆使用钚-239作为燃料,而不是铀-235,但铀-238被放置在核心燃料钚-239的外围再生区。钚-239裂变反应释放的快中子在外围再生区被铀-238吸收,铀-238很快就会变成钚-239。这样,钚-239裂变,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不断将铀-238转化为可用的燃料钚-239,再生率高于消耗率,核燃料越烧越多,迅速增殖,因此这种反应堆也被称为“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据计算,如果快中子反应堆得到推广应用,铀资源的利用率将提高50-60倍,铀-238的大量积累和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解决。

从技术上来说,快堆比轻水堆困难得多。但由于其独特的优势,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快中子反应堆。早在1967年,法国就建成了实验堆。1974年,25万千瓦快中子反应堆投入运行。1984年建成1.2万千瓦的大型商用快堆核电站。日本也设计了输出功率为30万千瓦的快中子反应堆。铀钚混合氧化物用作堆芯的核燃料,铀238在堆芯周围。这种快堆可使铀资源利用率提高50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除上述五国外,澳大利亚、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意大利和中国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原子能被用于和平事业,并取得了迅速发展。核电站如雨后春笋,逐渐取代化石燃料电厂,成为能源舞台的主角。据统计,世界上有400多座核电站,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比已经达到40%。核电具有能量大、占地小、安全可靠、不受地形限制、燃料运输方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后,还将建设10核电站。快中子反应堆被称为“核燃料生产工厂”,是核电中的一朵奇葩,是未来能源舞台上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