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历史故事
当氯与超过5%(体积)的氢混合时,有爆炸的危险。
氯可以用有机和无机物质替代或添加,生成各种氯化物。
早期,氯在造纸和纺织工业中被用作漂白剂。
氯气的历史:氯气的生产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出生于1978年。
用软锰矿(含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进行氯气泄漏处理,先配制氯气:4HCl(浓)+MnO2 =加热= mncl2+2h2o+Cl2 ↑(条件:加热)。但由于当时不能大量制备盐酸,这种方法仅限于实验室制备氯气。后来,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特将氯化钠、软锰矿和浓硫酸混合在一起。
由于这种方法的原料易得,自从舍勒在1774年到1836年制造出氯气以来,人们一直在用贝托·雷发明的方法生产氯气。
1836年,古萨格发明了一种焦化塔,用来吸收鲁卜兰法生产纯碱(Na2CO3)过程中排出的氯化氢气体(以前这种含氯化氢的气体被认为是废气,从古萨格得到了充分利用),得到盐酸,然后盐酸就变成了一种比较便宜的酸,可以广泛使用。对舍勒发明的生产氯气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为。
1868年,Dickon和Hont匈牙利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加热时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4hcl+O2 = 2h2o+2cl2。
这种方法被称为狄肯法(也译作狄肯法)。
虽然这些生产氯气的方法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生产规模来看,都远远不如电解法生产氯气。
当电解在生产中付诸实践时,上述生产氯气的方法逐渐被淘汰。
电解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33。法拉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电流作用于氯化钠水溶液时,可以得到氯气:2NaCl+2H2O = 2NaOH+H2 = Cl2 =。
后来,英国科学家瓦特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并于1851获得了一项生产氯气的英国专利。但由于当时没有实用的DC发生器产生足够的电流,电解法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规模,无法投入工业生产,因此被搁置。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了比较好的DC发电机,电解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此,氯的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