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线材厂精轧机(BGV)精度维护实践
高速线材;精轧机;装配调整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TG335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3-9671-(2012)071-0158-01。
1概述
宝钢集团八钢有限公司高速线材轧机建于2000年,设计产量40万吨。2003年顺利达产,现在年产量达到72万吨。其主线设备采用意大利Dagnelie公司开发的8+4台45无扭高速轧机(BGV)和减定径机(TMB),成品线速度为115 m/s..
精轧机2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45°无扭高速线材精轧机由8个机架组成。其结构为悬臂,小卷径1 ~ 4φ200mm,5 ~ 8 φ 165mm。每对辊的轴线与水平面成45度角。相邻机架中两对轧辊的轴线相互成90度夹角,轧件无扭转轧制。
3锥齿轮的装配调整
通过增减两端轴承端盖的垫片来调整纵向锥齿轮的位置,使螺旋锥齿轮副的侧隙得到满足,保证侧隙为0.12 mm ~ 0.22 mm,
齿的接触面积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都不小于70%。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装配时,一般通过打磨图1中7222轴承之间的隔圈,将带有纵轴锥齿轮的纵轴留在锥齿轮小端方向(与滚动方向相同)。
间隙为0.108 mm ~ 0.132 mm,以减缓轧咬钢材时的瞬间冲击力。
4油膜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安装
4.1油膜轴承的安装
①旋转轴和滚子齿轮轴的主要径向力作用在液体动压油膜轴承上,其轴向力由滚动轴承支撑。在压力作用下,油膜轴承可能起皱,轴承外表面与偏心套内孔之间可能发生粘连。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在装配前加热偏心套和冷冻油膜轴承来减少干涉。安装油膜轴承时,应使用专用安装工具将偏心套加热至120℃,轴瓦应在干冰或液氮中冷却至-80℃。将偏心套放在装配台上,根据油膜轴承装配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两半轴瓦。注意确保油孔对齐,两半轴瓦的分型线与偏心套的刻线对齐。②油膜轴承的油楔应在负荷区一侧,油楔的位置用螺钉固定定位,螺栓的螺纹应涂螺栓紧固胶,保证螺栓不松动。同时注意固定螺丝的末端不能压紧油膜轴承,以保证油膜轴承仍有7度左右的旋转角度。(3)每台轧机配有两根供油管,一根送至轧机油膜轴承,另一根送至轧机齿轮啮合点。轧机内各供油管应固定好,防止因轧机振动使喷嘴偏离轴承或齿轮润滑点。油膜轴承的滤油精度应小于10微米,到达辊箱内油膜轴承的润滑油压力应为0.13mpa ~ 0.14mpa。如果油压过低,油膜轴承很容易烧坏。
4.2锥齿轮箱滚动轴承的安装
精轧机的锥齿轮箱采用瑞典SKF公司的高速轴承。滚动轴承和轴的装配采用温差法。装配后的游隙值应符合以下要求:纵轴: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0.076 mm-0.114 mm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0.050 mm-0.089 mm锥齿轮轴:圆锥齿轮端附近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0.038 mm-0.089 mm滚子端附近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
0.025 mm-0.063 mm圆螺母松动脱落会造成轴承损坏事故。装配时,防松压板两端的固定螺丝要用铁丝固定,以防松动。
安装五辊箱和斜齿轮传动装置
5.1滚筒箱的安装
装配时,先将辊箱体安装在专业周转底座上,然后将偏心套垂直插入精轧箱底座中进行安装。辊箱立轴的一端位于箱座中的铜锥套内,另一端位于中间板上的铜锥套内。两个滚筒分别绕两个立轴转动,滚筒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由于辊箱的竖轴是由两端的锥形铜套定位的,所以锥形结合面的紧密性非常重要。太紧,立轴无法转动,辊缝无法调整。过松,辊箱立轴与底盘支架端面的垂直度和两立轴的平行度达不到要求,使斜齿轮齿面接触不良。辊箱就位后,关闭中间板并紧固。此时可用百分表检测立轴的轴向间隙,一般为0.108mm ~ 0.115mm。
5.2斜齿轮传动
圆柱斜齿轮啮合条件不符合要求,传动冲击振动大,容易断齿。斜齿轮传动啮合情况的检测标准:齿侧隙在0.121mm-0.216mm之间,齿的接触面积在高度方向不小于60%,在长度方向不小于70%。齿侧间隙用压铅丝法检测,齿接触面积用涂红丹粉法检测。(1)检查锥齿轮轴等零件的加工质量,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是否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2)应重新调整和微调立轴两端定位铜套处的连接紧密度,直到斜齿轮啮合理想为止。
6轴向密封、辊环安装和辊缝调整
6.1轴向密封
精轧机辊箱轴端密封的工作条件比辊箱的安装更加苛刻:轴端密封的安装侧必须保证水密封,防止冷却水和杂质进入锥箱污染润滑油;另一侧用油密封,防止锥箱润滑油泄漏造成润滑油浪费。密封面与轧机轴端之间的最大摆动Smax为0.13mm,密封面的最大线速度Vmax为96m/s,为保证轴向密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密封的材料和合理结构是密封效果的关键。
6.2辊环的安装
安装辊环前,用干净的白布或专用清洁纸彻底清洁轴颈、锥套的内外表面和辊环的内表面。辊环9和辊轴7采用中间锥套8的无键连接。为了避免错轧,上下辊环的孔型应对齐。在组装辊箱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研磨调整垫3的厚度,保证锥箱传动纵轴中心到辊环内侧的距离(图3)为981.15 011mm(φ200框架)和893 016544。在轻微轧辊错位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外挡圈3和辊环9之间垫上薄铜片进行校正。
6.3辊缝调整
辊缝的调节是通过螺旋机构来实现的,通过旋转调节杆来改变两个辊轴偏心套之间的偏心距。当两辊每90°开合0.02 mm时,中间轴承座的间隙调节螺杆设计尺寸较小,这是一个薄弱点,特别是使用小辊径时(辊径越小,螺杆承受的冲击扭矩越大)。总结经验后,我们在这里加大了丝杠的尺寸,加大了两端定位板的销钉,避免了重复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精轧机的装配维修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需要员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术。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线材生产率,实现高效生产,搞好精轧机管理是关键。
参考
[1]精轧机维护说明[M]。哈飞工业机电设备制造公司,2009,01。
[2]刘秀琴。高速线材精轧机油膜轴承的安装与使用探讨[J].润滑和密封,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