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玻璃的发展方向
加拿大NSC国家安全委员会对铅水晶的使用安全提出了建议。认为每人每天铅的摄入量不应大于5μg/d,铅水晶玻璃杯装酒时溶出的铅量可达1 ~ 500μg/L。建议酸性液体不要存放在铅晶瓶中,婴幼儿不要使用铅晶瓶和杯子,孕妇不要日常饮用铅晶杯中的液体。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2002/95/ec规定,从2007年7月1起禁止电路和电子设备中的有害物质Pb、Hg、Cd和Cr6+达到10-9级,但铅水晶玻璃暂时搁置。
从发展趋势来看,无铅水晶玻璃势在必行。20世纪50年代,苏联、捷克等东欧国家一直在进行无铅晶体的研究,80年代和9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也发布了无铅晶体的专利。最早研究的无铅晶体是钡晶体和锌晶体。如前苏联研制的钡晶体,含BaO 15% ~ 30%,折射率nd为1.53 ~ 1.535。当BaO含量高时,耐火材料被侵蚀严重,容易产生二次气泡,透明度、白度、折光性不如铅晶,钡晶硬度不如铅晶。所以在钡晶体中加入ZnO来代替部分BaO,如SiO _ 2为60%的锌钡晶体,10% BaO 10% % ZnO 10% % K2O 10% Na2O 1,折射率还是比较高的。在硅酸盐玻璃中,TiO _ 2的折射率很高(添加指数为2.2 ~ 2.4),ZrO _ 2也比较高,所以苏联学者研制了钛晶体和锆晶体。钛的折射率高,但TiO _ 2会增强铁的着色能力,不利于水晶玻璃的透明性和白度。高纯纳米氧化钛价格昂贵。
前苏联研制的锆晶体含有64%的二氧化硅、9.5%的氧化钙、4.7%的氧化锌、6.2%的氧化锆、3.0%的K2O和12.6%的氧化钠。它由纯ZrO _ 2或锆英石(ZrSiO4 _ 4)制成,折射率为1.542~1.547。玻璃的透明度和白度仍然不如铅晶体,因为锆矿石中杂质多,难以提纯,ZrO2非常难熔,限制了锆晶体的生产。
为了提高密度和折射率,并考虑到熔化和成型等工艺性能,采用了多种高折射率氧化物,如SrO、ZnO、BaO、TiO2、ZrO2等。,在国外无铅晶体的专利中都有使用。美国专利中介绍的一种无铅晶体由SiO2 54.2%,SrO 12.0%,BaO 12.0%,ZnO 7.5%,K2O 5.4%,Na2O3 3.6%,Li2O3 1.7%,ZrO2 1.0%组成,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报告[5]。其组成范围(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66%~75%,B2O3 1%,Al2O3 0%~0.5%,CaO 1%,BaO 7%~15%,ZnO 0.5%`1%,SRO 0.5。Na2O 8%~10%,K2O 3%~7%,密度2.55~2.57g/cm3,折射率1.501。虽然折光率不高,但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在4% HAC中24h的溶解度为
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玻璃表面镀膜的研究。一方面,在铅晶体表面涂覆高硅薄膜,如用溶胶-凝胶法在铅晶体玻璃表面涂覆10%正硅酸乙酯凝胶薄膜,在500℃烧结1h形成SiO2薄膜,可以提高铅晶体的耐酸性,减少Pb的溶解[6];另一方面,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涂覆SiO _ 2-PBO-K2O薄膜可以起到铅晶的作用。如以正硅酸乙酯、醋酸铅、醋酸钾为前驱体,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用甩胶法将制得的溶胶涂在玻璃表面,经400℃热处理后,可得到玻璃状薄膜,折射率可达1.565。
未来水晶玻璃的发展方向,除了发展无铅水晶,一方面要保持传统,传统工艺可能成为历史遗产;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水晶玻璃企业都在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例如,巴卡拉集团不仅制造传统的手工雕刻玻璃,还使用3D激光自动切割和雕刻机批量生产切割和研磨的水晶玻璃产品。施华洛世奇也是如此,不仅生产铅水晶饰品和工艺品,还生产望远镜、高折射微球、光纤等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