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的晚年生活甜如蜜。

交谈中,刘向介绍了他的幸福家庭。他的妻子王琪霞比他小两岁。她1964大学毕业,进了工厂。她以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她曾经是高级工程师,从事科技信息工作。她是厂里第一个专利代理人,现在退休在家打理家务。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彼此亲近。王琪霞热爱运动,经常健身、跳舞、唱歌、打太极拳,什么都参加。她和邻居的关系也很好。

刘年轻时,爱好广泛。他在江西上饶读书时,曾在佩剑舞蹈比赛中获奖。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也是课外舞蹈积极分子,在大学生艺术团小有名气。从那以后,课余爱好培养了他热爱生活的性格,以及敏捷、注意平衡的基本功。这个好习惯对他的人生有影响。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很少跳舞,但不管晴雨,他每天都坚持散步(走65,438+10万步)。如果你在家,你会经常在工厂的林吟大道上散步锻炼,出门也不会放松。

刘的另一爱好是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拥有《人民日报》、《株洲日报》、《科技时报》等报刊10余份。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他说自己非常崇拜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了培养人才的三大定律,即自由定律、好奇心定律和紧迫感定律,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他告诫我们要解放思想,学会好奇,戒急用忍。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应该牢记在心。晚上,刘爱看电视新闻,特别关心科技界的大事和家乡的变化。前年,中央统战部邀请党外人士中的两院院士访问江西,刘、随团去了南昌等地。考察期间,看到家乡的新气象,他非常高兴,即兴作了一首诗,赞美江西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而发生的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刘保持着低标准。他回忆在北京西山开会,会务组把他一个人安排在二楼的小别墅里。他第一次去的那天只住了一晚,坚持第二天就搬出去了。他注重衣食的大众化。他的家庭开销很有特点。第一,他赡养老人,资助贫困亲友,对亲戚中下岗工人的帮助也不吝啬;第二,亲戚的孩子上学,舍得花钱。凡是考上大学的亲戚后代,都给予经济支持,鼓励努力工作,成为有用的人才。

自从刘成为院士后,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好心人多次劝他离开株州到外地发展。刘对从来没有动心过。他认为株洲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成长离不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他说要在株洲为中国的电力机车事业奋斗终身,无怨无悔!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