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虽然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和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难掩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
亮点二:民生不断改善,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民生改善需要经济发展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
经济新常态的定义:
经济新常态是基于经济结构对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注重经济结构的对称性和对称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和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是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
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民众。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三个?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几个趋势性变化:
从消费需求来看,过去中国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式特征。你有我的一切,消费一波接一波的增加。现在,“羊群效应”没有了,模仿式排浪消费的阶段基本结束,消费升级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增加。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供给体系做一些调整是必然的,但我国有13亿多人口,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投资需求来看,过去投资需求空间巨大。只要有钱做,投资就有回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经过30多年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行业和房地产的投资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总储蓄率仍然很高。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市场空间迅速扩大。只要有成本优势,出口就能扩大,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中国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努力多年的国际市场也是重要资源。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同步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收支双顺差向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方向发展。我们要加快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产能和产业组织来看,过去,供给不足是困扰我们很长时间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行业供给能力大大超过需求,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已经达到顶峰,房地产出现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实际需要的。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生产的相对集中是必然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方式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加突出。生产的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来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的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很快变成生产力。目前,人口日益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剩余劳动力减少。在很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能够带动经济水平的关键技术没有给出,削弱了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随着要素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的特点来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竞争正逐渐转向以质量为导向、以差异化为导向的竞争。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个性。竞争必须把握潜在的市场需求,通过供给创新满足需求。企业依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外资超过国民待遇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从资源环境约束来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比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快速发展。目前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质、洁净的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从中创造新增长点。
从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来看,过去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现在,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各种隐性风险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正在显现,就业也存在结构性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自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越位行为,有的来自经济繁荣时期市场主体的盲目投资,有的来自缺乏长远考虑和过度承诺,有的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相关。综合判断,我们面临的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泡沫为特征的各类风险还需要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延长处理时间降低一次性风险的影响,坚决采取手术方式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威胁。
从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来看,过去总需求增长潜力很大,实施凯恩斯主义方法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非常明显。只要产业政策按照“雁行模式”效仿领先国家,就可以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现在从需求端来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从供给侧看,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全面化解产能过剩,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要充分把握总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适度干预但不盲目,必要时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采取坚决措施,平衡好增强活力和创造环境的关系,真正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促进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资料:
经济新常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