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从疗效来说

“那时候一个月的药费差不多能买半套房子了。”65438+2月65438+5月,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险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在国家医保局委托《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伊马替尼有多贵的例子。二十年前,我还在上高中。伊马替尼刚刚在中国上市。一片400元,需要患者一个月服用60片。当时姜居住的重庆县城房价是400元一平米。

伊马替尼,俗称“格列宁”,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也是电影《垂死挣扎》中的“主角”。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句话曾经刺痛了很多白血病患者的心。李勇(化名)就是这样一位患者。2013,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在3万元左右,需要终身服药。同年,他的孩子出生了。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李勇觉得自己拖累了整个家庭,一度想放弃治疗。

2017年,伊马替尼开始进入医保目录,每片费用降至170元。2018年,国家医保局启动药品集中招标,伊马替尼降至14元每支;第二年,全国征集工作恢复,每部只需要9.8元。李勇说,他现在每个月买药只需要350元,当初买不起药的绝望困境不复存在。

列入中国医保目录的伊马替尼是中国生产的仿制药。进入医保的仿制药疗效可以和原研药一样吗?为了回答这个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北京宣武医院等20家北京医疗机构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受北京市卫健委委托,对伊马替尼等14个仿制药进行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本研究收集了超过110000个病例。结果表明,14仿制药在临床疗效和使用上与原研药相当。

李勇说,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更加坚定了用药的信心。事实上,国产仿制药伊马替尼也产生了预期的疗效。李勇的病情现在已经控制住了,生活基本不再受影响。

在四川一家医院,患者正在报销医药费。刘玉荣/摄

国家集中采购促进用药结构优化。

据姜介绍,中国已进行了六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品平均价格下降了约53%。姜表示,国家药品集中招标工作是“以量采购,以量换价”。国家集中采购,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采购作用。“因此,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也形象地比喻为国家‘药品团购’。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对我国药品采购影响很大。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被调查的9种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实施一年后,与上一年相比,中选仿制药年度采购总金额增长265.19%。相应地,未入选的仿制药年度采购总额下降了80.79%,未入选原研的药品年度采购总额下降了46%。入选的仿制药对未入选的原研药有明显的替代作用。

姜分析,在发达国家的处方药市场,专利药数量占20%左右,药金额占80%左右,仿制药金额占80%和20%。专利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非常贵。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很多廉价仿制药会取代专利药,这是国际惯例。

值得一提的是,仿制药而非专利药,需要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才能上市。由于我国药物一致性评价发展较晚,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对仿制药的信任度较低,对仿制药存在一些“过度迷信”

国家集中采购的药品是临床急需的。北医三院药剂科主任医师胡鑫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集中采购工作不仅用仿制药替代了原研药,而且撬动了医疗机构的用药结构,使得临床价值低、“广谱”适应症的“万金油”药物淡出临床使用,增加了临床价值高、证据充分的药物使用。同时,医保基金利用率得到提高,我国用药结构更接近国际惯例。

此外,国家集中采购工作也为药企起到了很好的指挥棒作用。浙江晶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准入部行政经理王楠楠在发布会上表示,带量采购政策让生产质量有保障的企业更容易发挥规模优势,以合理的价格保障回归制造经营的本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策略的转型升级。在新药研发方面,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研发出更多更具创新价值、更符合临床需求的新产品。

提高老百姓的药品可及性。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后,人民群众成为最终受益者。在胡鑫看来,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可获得性是我国药品集中的最大效益。

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超过4亿。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2019年国家医保局组织的集中采购工作中,齐鲁制药阿托伐他汀钙片入选,降幅78%。

济南何世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基层医生说,阿托伐他汀是基层常用药,国家集中采购工作把阿托伐他汀从40元一盒的原研药变成了1.68元一盒的齐鲁制药仿制药。“降价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本来有的患者为了节省药费,可能会随意减少用药,但是价格降到一元多以后,这种情况就大大减少了。”

国家收藏涉及多种慢性病。165438+10月期间,全国第六次集中采购以胰岛素为主,拟选产品平均降价48%。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消息,此次集中采购不仅降低了虚高的价格,还实现了与临床实际需求的高度匹配。以临床常用的甘精胰岛素为例,甘精胰岛素平均费用为1.80元/支,降低到70元/支左右,每位患者每年可节省4000元左右。

泰诺,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

付伟,采集前每片价格为10.61元,每年治疗费用3800元。采集后价格降至平均每片0.38元,降幅达96%,年治疗费用为137元。一线药物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年均治疗费用也分别从5500元和600元降至70元,约为1.50元。中国乙肝药物成本的降低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

胡鑫引用了北京医院的数据来说明集中采购是如何提高老百姓对药品的可及性的。全国前五批* * *中选药品243种,北京医院采购160种。2019至1-9月,北京市医院门急诊人均药品支出332.33元,同比下降22.46%,2021至1-9月降至257.7元。

胡鑫说,在京医院门诊治疗,年人均医保报销2万元,包含药品和检查。这个金额在全国各省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对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来说,2万元显然不够。量超过后,很多老年患者会擅自停药或减量。现在药品费用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会大大提高。

注:一种药物有两个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即在我国具有相同成分或配方的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是由药品生产企业确定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产品名称。它是专有的,不能复制。在一个通用名称下,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可能会有多个商品名称。例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或片剂)是感冒药的通用名,而盖克、快克、快康、泰克和王干是商品名。

相关问答:电影《垂死挣扎》中,麦胶蛋白是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仿制药,为电影虚构。现实生活中,这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叫做伊马替尼,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生产的酪氨酸激酶BCR-ABL的分子靶向药物。是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治疗效果很好,当然其价格也很贵。

据悉,像格列卫这种“奇迹”药物的成本可能不到一千,但由于前期研发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巨大,所以售价也提高了。

其实影片中的格列宁就是以这种药物为原型的,整部影片也是围绕这种药物进行叙述的。影片中,格列宁的价格是一万元起,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除了这款瑞士产的格列宁,印度还有一款仿制药格列宁,比瑞士产的格列宁便宜,效果也差不了多少。于是在电影中,永成开始宣传这种药,但是电影中的这种仿制药是不允许在中国销售的,因为它没有取得进口药的销售许可证,即使对白血病有效,也不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