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管?

第一个电子管(真空二极管)是1883。为了找到制造电灯泡的最佳灯丝材料,美国科学家T .爱迪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在真空灯泡内部的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段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实验结果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但是他发现电路中没有连接的铜线,因为接收到了碳丝发出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爱迪生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只是把它记录下来,并申报了一项没有发现任何用处的专利,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但在1885年,30岁的英国电气工程师J·弗莱明(J.Fleming)坚持认为“爱迪生效应”一定能为热电子真空发射找到实际用途。后来他发现,如果在真空灯泡里装上碳丝和铜板,分别作为阴极和屏蔽电极,灯泡里的电子就可以朝一个方向流动。后来在1904年,弗莱明研制出一种特殊的灯泡——“热离子阀”,可用于交流整流和无线电探测,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被称为真空二极管。然而,直到真空三极管的发明,电子管才成为实用器件。真空三极管的发明者是美国工程师D.Forest,1906年,为了提高真空二极管的检测灵敏度,德·福雷斯特在弗莱明玻璃管中加入了光栅金属网,形成第三极。这个“网格”似乎就像一个百叶窗,可以控制阴极和屏幕之间的电子流;只要有微弱的电流通过栅极,就能在栅极上获得较大的电流,波形与栅极电流完全一致,说明这是一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真空三极管器件。由于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子管,德·福雷斯特无辜地被美国纽约州的联邦法院传讯。他被指控销售积压产品和从事商业欺诈。法官裁定德·福雷斯特发明的电子管是“一文不值的玻璃管”。1912年,在随时可能被监禁的压力下,德·福雷斯特来到了加州的帕洛阿尔托,为改进三极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位年轻的发明家很穷,他花了三周时间为他的伟大发明筹集了15美元的专利申请费。人们很快发现,真空三极管除了放大状态外,还可以用作开关器件,其速度比继电器快几千倍。电子管很快受到计算机开发者的青睐,计算机的历史进入了电子学时代。德·福雷斯特在帕洛阿尔托的故居仍然矗立着一块小小的纪念牌匾,上面以市政府的名义写着一行字:“德·福雷斯特在这里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纪念这一伟大发明为新兴电子工业奠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