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爆发到底还需要多久
当前准市场化的石墨烯产品成批出现。无锡某公司生产的石墨烯润滑油,可节油6%-8%,今年投入市场,收入已逾百万元;常州某公司生产的石墨烯分离膜,应用于环保,7月份量产,预计今年效益700万-800万元。国内有约百家企业已经过2-3年的孵化,目前产品具备或部分具备投放市场的条件。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就有超过70家企业展示了他们的产品。
欧盟23国主导的、投资逾10亿欧元的石墨烯旗舰项目,第一阶段从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任务为科研;第二阶段从2016年4月份开始,任务是推广石墨烯的应用,每年的资助经费相当于第一阶段的总和。
综合种种现象分析,石墨烯产业已步入成长期,但尚未形成清晰的产业格局。
“爆点”还有多远?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纳米和能源技术首席科学家孙学良,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魏志凯等专家认为2-3年或更长;安德烈˙海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贾宝平等则认为,大略需要1-2年,甚至更短。“爆点”来临前是窗口期,如果抓不住,随着资本纷纷涌入,“后来者”将成“落后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碳纤维产业可为前车之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错过其窗口期,至今产业水平落后国外30-40年,每年需花高价大量进口。
(2) 全国多个省份大力发展石墨烯产业
江苏:2011年10月,常州成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2013年,无锡出台2013—2020年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并成立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同年,国内首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在常州投产。5年时间常州聚集了69家企业,无锡聚集了40余家企业。
山东:2014年青岛高新区成立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5年时间聚集企业近30家。
广东:2014年3月广东鸿纳吨级石墨烯生产线在东莞投产;深圳石墨烯专利申请量与美国、以色列相近,5年时间聚集企业超过30家。
北方以青岛为主,东部以江苏的常州、无锡为主,南部以广东省的深圳、东莞为主的石墨烯产业格局已形成。中西部地区尚未出现优势明显的石墨烯产业基地。
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正在加紧制定新材料领域相关“十三五”规划,或将对石墨烯产业进行全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