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在艾滋病疫苗研发中有什么应用?

关于艾滋病基因工程治疗性疫苗大有可为的原因,关于艾滋病基因工程治疗性疫苗的相关知识。——访中国首位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者金宁一。成功离人类越来越近。中国著名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员金宁一教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事医学科学院病毒学实验室说。历经十余年,他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已完成实验室工作,并积极投入临床前研究阶段。今年48岁的金宁一在吉林省通化市长大。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病毒学研究室主任,全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863”项目学科专家,国务院学科评估组成员。金宁一已经工作了30年,从事分子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学疫苗研究22年。65438-0990日本京都大学病毒学研究所开展HIV基因工程疫苗合作研究,邀请金宁赴日做访问学者。因为工作出色,第二年日本文部省聘请他为“合格的驻校教授”,金宁一在这里走上了艾滋病防治相关研究的道路。1993年,金宁一回国,来到当时仍隶属于解放军农牧大学的病毒学实验室。金宁一回忆说,当时实验室只有现在办公室的一半大,科研经费只有3900元,只有两个研究生和一个技术工人。”此后,我从未停止过以艾滋病基因工程疫苗为主线的烈性传染性病毒病的疫苗研究。”金宁一说道。对于从零开始的金宁一来说,起步相当困难。当时没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生物技术研究环境与之相匹配的研究。由于设备条件差,有些研究进展很慢。金宁一记得有一次实验从其他单位借来分析仪器,等了一个多月。在一些疫苗免疫实验中,很多检测数据没有相应的试剂。有一次,整个实验室等了四个月才从国外调了一份标准血清。如果没有生化试剂,先借一些;如果没有设备,借用别人的实验室;没有人了解、理解和支持自己,所以金宁一曾经在国内一些重大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让同行或相关单位认可他的研究思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同行的帮助下,金宁一的实验室得到了逐步完善。金宁一说,在艾滋病疫苗研究方面,目前国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预防性疫苗。在国内,有几个团队在研究艾滋病预防疫苗,研究进展相当不错。金宁一是唯一研究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国家。金宁一认为,从目前社会上艾滋病发展的趋势来看,研究部门不仅要被动“防御”,还要“主动出击”。金宁一说,疫苗可以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的作用是防止病毒感染,而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是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抵抗病毒造成的损害的作用,或者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抗力,针对的是已经感染病毒的人群。从1985到1990左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处于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已呈现快速增长和对数增长期。不仅仅是预防,还要为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治疗。这是金宁一进行治疗性疫苗研究的想法。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治愈这一顽疾的理想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鸡尾酒”疗法是让患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并不能完全杀死病毒,而且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利用“治疗性疫苗”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新思路,最早是由法国巴黎第五大学中国学者卢伟教授提出的。其原理是,既然艾滋病患者的主要问题是免疫功能的丧失,那么只要找到一种能够有效触发和恢复自身免疫能力的方法,疾病就应该得到控制。当一些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无法长期承受系列抗逆转录病毒化疗时,使用疫苗进行治疗的目的就是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情况下,使患者不受病毒再传播的威胁。目前,国际上对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晋宁并不落后。在金宁眼里,搞科研就像盖大楼。要学会从零开始,重视基础研究。我们不应该偷工减料或偷工减料,即使搬开一块砖也不行。科学应该是真实的,诚实的,实事求是的。金宁一研究团队的特点是从艾滋病病原体研究入手,以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综合知识,从事新型基因工程的研究。金宁一从事的研究从过去的模仿到现在的创新,注重研究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虚心向曾毅院士等艾滋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者学习和探讨,尽量少走弯路。实验过程中,有一次,晋宁地区一个研究生为了突破一道实验题,做了100多次相关实验,历时一年。面对反复实验,研究生哭了,实验终于成功了。有时候,在工作中,如果研究结果不符合预期,那就要从头再来,这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金宁一也发现很难与学生交流。毕竟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不理解,有的研究生要毕业了,等着结果。当他们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工作时,他们才意识到这种现实而认真的训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必须遵循科学逻辑,实事求是。“在金宁一面前,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我们都必须走一步看一步。他相信每翻过一座山,都会有好的视野。科研不能急功近利。如果每个平台都建好了,速度自然会加快,路也会越走越宽。即使最后的结果没有在有生之年完成,他也不会后悔,后人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金宁一也真正尝到了这种科学思想的甜头。目前,他开发的基因工程治疗/预防艾滋病的重组疫苗项目已基本完成实验室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他拓展了这条主线上的其他研究,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生物导弹”药物,研制了新型基因工程抗肿瘤治疗性疫苗。此后,以此为主线衍生出了SARS疫苗研究、抗流感病毒研究等一批基因工程疫苗。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取得的进展,不仅得益于金宁一扎实严谨的作风,也得益于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金宁一刚从日本回来的时候,研究中很多关键的生化试剂都没有,都是一些国内外的朋友自愿或者免费提供给他的。在实验室建设上,上级组织花了34万元为他在1996建立了P3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在经费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吉林省科技厅都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在金宁一四楼的研究室,有40多名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生14,硕士生18。多年来,仅金宁一就有28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2名博士后走出研究室,其中一些人已成为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在这些人当中,金宁一从来不把自己当成首席研究员,而是和大家打成一片。晋宁和大家一样,没有节假日,没有黑夜和白夜的区别。去年金宁一课题组拿到了654.38+0.6万元的提成,而他只拿到了654.38+0.200元。”有人说我拿的少,但我想想,我也和他们走过一样的路,也有过难处。照顾这些年轻人并不是一件坏事。“金宁一相信,目前世界上抗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终将成功。在治疗性疫苗方面,应注重化学药物和疫苗的联合应用;同时,在预防方面,需要定位在全社会的公众教育和预防疫苗的联合应用。金宁一预测,未来中国在艾滋病治疗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化学药物,二是中药,三是疫苗。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能力和水平不亚于国外。在世界一些地方,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免疫学家、病毒学家、临床专家都参与进来,但整个知识的融合和沉淀都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往往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无法集中力量严打。金宁一说,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生产出来后,化学药物、中药和治疗相互弥补,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了化学药物,人体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超强突变株,药物进去后病毒很容易逃逸。中药可以调动整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但这种方法没有针对性。治疗性疫苗正好弥补了上述两个缺点,因为治疗性疫苗具有分子设计、抗原结构、免疫佐剂和靶向免疫诱导,三者结合,再加上特异性抗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导弹”药物,可以特异性杀伤艾滋病的感染细胞。预防性疫苗在外围预防健康人群,而治疗性疫苗主要针对传染源和感染者。同时,它们在分子设计中也有预防作用。从预防到治疗,他们为艾滋病的传播筑起了两道防线。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实验室工作已经完成,对30只猴子的免疫学实验已经完成。这个研究要想更进一步,需要突破两个关口:一是希望相关企业及早介入,尤其是有勇气和远见的企业家;此外,从明年开始还将进行面向产业化的临床前研究,包括加快模拟人体的免疫学实验研究。”我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这些人还处于潜伏期,病毒没有大量存在时,就进行早期治疗。一旦成功,这是对我们研究团队工作成果的正确评价。”金宁一说道。晋宁一看,很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是通过输血渠道感染的。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将超过10万。关于艾滋病的防治,金宁一非常赞成曾毅院士提出的让全社会重新关注艾滋病,包括政府的倡导,社会教育的普及,医疗事业的主动,药厂对医药产品的价格控制,让一部分人可以便宜地使用这些药物。在美国,抗艾滋病药物已从每人每年5万美元降至约2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