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指日可待”,“不造车”的华为又公开了两项重要专利
华为说不造手机,大家都信了,但是最后还是制造手机了。
华为说不造车,大家也相信了,但是发展的轨迹越来越不像了。
而且华为一次性公布了两项重要专利,分别是电动 汽车 和电动 汽车 之间充电的方法的专利,以及一种车联网安全通信的方法的专利。
那么华为一次性公布如此众多的专利,也与华为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虽然说华为在此之前就已经有涉及新能源 汽车 方面的研发,如果没有芯片方面的影响,很多人绝对不会相信华为会如此的“优秀”。由此看出,华为的“三部曲”,正是让华为加大力度投身新能源 汽车 领域。
2019年开始,华为就遭遇了困境。
5月19日,随着美国实行的制裁,华为看似已经到了瓶颈期。
到2020年7月24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对外宣称,2020年5月15日之后,台积电没有再接华为的新订单,9月15日后也不再向华为公司出货芯片。
短短的三年时间,华为遭遇了多次打压和不公平对待。让外界也一度认为无法在手机领域和芯片领域重拾辉煌,但是相反的,华为显得“越挫越勇”。
随着华为折叠手机再一次飞跃,让外界惊叹不已。
而进入2021年以来,华为曾多次公开公布其在电动 汽车 相关领域的专利。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专利的申请,大小专利达到了50余项,其中涉及新能源 汽车 最直观的专利为3项。当然不包括一些软件等专利,而能够“左右”新能源 汽车 技术的专利都是跨飞跃的技术环节。
虽然华为一直表示自己不会造车,但是从专利的内容来看,像极了华为前身说自己不造手机的发展途径。
如果说车联网安全通信的方法的专利比较“老套”,那么对应的电动 汽车 和电动 汽车 之间充电的方法的专利则显得超越不少。就像两部手机相互之间充电一样奇妙,现阶段还没有此类的技术诞生,只不过是靠着第三方进行充电的倒是像树叶一样存在。
可以看出,华为所申请的专利,其方向均指向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的重要领域或环节。此类的技术如果换做任何一家车企配套使用,那么从技术上面的“噱头”将会成为该车的标志或旗帜。即使短期内华为真不造车,那么华为也会成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内最有力的供货商之一。
待到水到渠成的哪一天,华为制造出属于自己的 汽车 ,也就不显得有多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