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PERC电池的过去和现在的寿命

PERC电池(无源电池)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1989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tinGreen。

首次正式报道了PERC电池的结构,当时实验室电池的效率达到了22.8%。

1999实验室研究的PERL电池创造了25%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利用光线

雕刻、蒸发、热氧钝化、电镀等技术。

导致2006年用于钝化P型PERC电池背面的AlOx介质膜钝化。

大家都重视起来,PERC技术也逐渐走向产业化。

2013左右,一些厂商开始引进PERC电池生产线,近几年PERC电池越来越多。

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产能迅速扩大。

2017年预计全球产能增加6.5GW,比现有标准电池线高出2.5GW。

到2017年底,全球PERC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

硅晶片的厚度正在减小。

最近,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硅晶片的厚度不断减小,从最初的

350μm到270,240,220,180μm,未来甚至会更薄。

影响

1)背面复合材料

随着硅片厚度的减薄,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可能接近或大于硅片的扩散长度。

厚度,部分少数载流子会扩散到电池背面产生复合,对电池是有效的。

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2)内表面的背反射性能

当硅片厚度减小到200μm以下时,长波长的光吸收减少,这就要求电池具有

良好的背反射性能。

滤液(percolate的简写)

电池结构自然源自传统的铝背场电池(BSF)结构。BSF电池设备公司

存在固有的局限性。随着业界越来越重视提高电池效率,这种限制

越明显。当应用于传统BSF电池背面的铝膜时,不能达到复合速度。

下降到200 cm/s以下。只有60%到达铝背层的红外辐射光可以被反射回来。

通过将介电钝化层附着到电池的背面,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光电损失,即

PERC电池的工作原理。这一概念仅针对电池背面进行了优化,尤其是

光伏电池背面的复合损耗降低,与电池正面无关。

标杆企业是此轮产能扩张的主力军。2018-2019年,通威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PERC电池厂商,产能从9GW扩大到17.4GW,增幅约93%,而全球单晶PERC出货量最大的爱旭,PERC产能从5.5GW扩大到9.2GW,增幅约67.27%。硅片巨头隆基的产能从2018年的4.5GW扩大到10GW,增幅约为122.22%。以上厂商切入PERC电池生产较早,在技术上有优势。这一次,他们继续提高PERC,意在巩固其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