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凝的人物评价
在2003年以来的频繁接触中,记者们对张湘宁有着“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感觉和印象。他本应该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研究相对论,而他是以企业家起家的,他身处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新经济领域。他本应更多地与理性、冷静、严谨等抽象思维联系在一起,却逐渐融合到更感性、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的事物中。
“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张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远见卓识、企业家精神和领导新经济的魄力。
“我有很强的预见力”
“我一直有很强的预见性,从我的青春期就开始了。我最喜欢的理论物理和天文学知识,强调的是远见和逻辑。”
“我当时就意识到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关键作用,而且是非常独立地意识到的。我意识到这个行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行业;而且,以我们的聪明才智,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1995年,张湘宁22岁,进出口和国际招标都很成功。他是一个罕见的小百万富翁。但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发现了互联网,并被深深吸引。不久,他开始进入互联网领域,并成立了创联公司(王湾的前身)。张向宁的先见之明首先出现在新经济领域。
1995和1996的时候,还没有门户概念,很多公司都在复制美国AOL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接入服务ISP。王湾也想成为ISP吗?研究发现,在中国复制AOL模式是不可行的。结果显示,到1998,几乎所有的ISP公司,除了中国电信,基本都会倒挂,分拆,无法运营。
那么,如果不做ISP,你会怎么做?张向宁的远见再次表现在王湾的定位上——做企业服务,做什么?是互联网浪潮后幸存下来的几家成功公司之一。从1999到2000年,B2C,B2B,IDC等。都非常受欢迎,王湾也被游说或认真讨论进入这些领域,但经过分析,冷静的张向宁认为这些业务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后来,他的判断得到了准确的验证。曾经寻求与王湾合作的美国商业网络被清算,而中国整个IDC行业急剧萎缩,几乎所有的民营和外资IDC企业都处于绝望的边缘。
王湾的成功,以及几次绕过危险的陷阱,使张向宁再次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自豪。
2000年底,他的先见之明再次催生了VeryE。这是一家以竞争情报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公司。据张向宁介绍,第一代互联网以信息为核心,第二代以“知识”为核心,第三代将以“智能”为核心,信息开始有目标和针对性。2004年2月,VeryE获得日本VC的巨额支持,盈利模式再次得到认可。
现在,张向宁再次大胆预见,中国将进入“知识产权经济”时代。未来,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包括专利和商标,没有技术创新的企业,将不再获得(超额)利润,甚至无法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