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电子工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从1995到2003年,电子工业总产值从2471亿元增长到24058亿元,增长874%,年均增长32.9%。电子工业增加值从449亿元增加到3545亿元,增长690%,年均增长29.4%,远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速。电子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确立了中国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1998中国大陆电子产品总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的比重。

总产值为4.52%,超过世界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韩国(3.96%)和中国台湾省(2.86%),仅次于美国(30.40%)和日本(19.58%)。①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与外商对该行业的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电子行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本文将对电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电子行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电子行业FDI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该行业外资企业总资产7645.07亿元,占中国全部外资企业总资产的19.47%,资产规模是排名第二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两倍多。

时代;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是外资资产占比最高的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资企业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的63.25%,远高于全国制造业23.26%的平均水平。

电子工业已经成为最大的和不断增长的外国投资。

制造业发展最快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

以通信行业为例。仅2004年,中国就增加了办公用电。

交易所容量将达到7019.6万,并增加手机。

交换机容量达到6048.9万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

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巨大的

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第二是中国的现状。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按照目前的汇率,中国的状况

制造业的员工周薪分别只有22.35美元。

泰国38.33%,马来西亚和韩国28.7%。

9.2%,台湾省省6.8%,香港特区5.1%,美国、

日、德约占4%(吕征,2003)。为了降低制造成本

电子行业中的低端产品或技术含量不会

高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保障。

集成产品的比较优势。例如,台湾省的制造业

随着成本的增加,台湾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纷纷转向中国。

国内转移,中国台湾省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业产值在

海外达到了50.1%,其中中国大陆产值高达31.1%。

胡,,2003。

2.电子行业吸引外资平均规模

1996年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总额。

制造业资本平均协议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额

金额变化不大,稳定在200多万美元。但是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费

整体来看,金额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96。

258.3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42.7万美元

2000年达到了中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最高平均协议金额。

742.7万美元。

电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增加的重要原因

一是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增多,目前世界500强的电子电气跨国公司全部在华投资。

第二,跨国公司的投资额增加了,如2000年的诺基亚。

2008年5月,主要投资发起项目,总投资6543.8+00亿元。

人民币北京星网(国际)产业园项目。在2000年

大幅增加电子行业外商协议投资额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2008年上述大规模对外投资协议的签订有很大关系。但是

是的,还应该注意到,虽然外国商人在制造电子和通讯设备

直接投资的平均协议金额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还是很大的。根据世界投资报告1994,

发达国家分支机构平均FDI规模为1730。

平均每个企业1万美元,外资流入发展中国家。

外资规模约430万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

外商在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仍然明显偏小。

3.外商投资企业类型的变化

1997以来电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

变化不大,但外资企业数量保持了相当大的增长。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由65438家增加到0997年的330家。

2001增至479,增幅45.2%。在外资企业

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由65438家减少到0997年的423家。

386 2001,下降8.7%;和外商投资企业

行业数量从1997的330个增加到2001的479个。

增速较快,增幅为45.2%。外商投资企业

比例超过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电子行业外资。

的主题。从注册类型来看,合资企业、

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公司数量的变化

不大,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增长很快,从1997。

60增加到2001的207,增幅245%。

外资在电子行业的投资往往采取独资企业的形式。

类型的趋势。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变化的原因是:在改革中

开放之初,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还很陌生。

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与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组成合资载体,不仅有利于与各级政府沟通,顺利进入中国。

市场,也有助于规避各种非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

此外,当时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设立全资销售子公司。

中国合资者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选择。

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跟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各级政府的效率

率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政策放宽,外国投资者

投资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最初是因为他们

明显互补,成为中国可以一一利用的资源。

逐渐减少和减弱。近年来,大量国际知名人士进入中国。

跨国公司往往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

规模、融资、管理等有形无形的所有权优势。

势,以实现核心技术的垄断,获取高额的市场回报。

双重目标,并实施全球业务控制战略,通过

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独资企业进行战略集中投资。

(朱忠裕等人,2002年)。

4.外国投资方式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M&A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对象。

投资的主要推动力。1990,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额为2020亿美元,其中M&A金额为1510。

到2003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3。

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为1.1万亿美元。

约占85%。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是绿地投资。

主要跨国公司的投资与全球跨国公司的投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这导致了它的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和政策的制约。但是最近几年,

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增加了。

加拿大的趋势,发生在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并购为主

是的:艾默生电气斥资7.5亿美元收购华为电气。

事业部,阿尔卡特通过收购中国股份收购上海。

贝尔控股,东芝收购东芝,无锡华景和。

无锡华智的中国股份。外国在M&A投资的增加

加上主要在于政策的放开,2006 54 38+0 654 38+065 438+0 654 38+04,中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参与

以及关于外国投资的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成为非投资者。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等公司转让非流通股。

以收购境内上市公司股权的形式,实现借壳上市;

2001 02月1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外商投资

论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发行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

书中特别规定,外资企业可获准收购国内500家

强势企业,包括国内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国有股和法人股。另一方面,由于合资企业的建立

从考察洽谈到开通一般需要1.5-2年,需要达到

达到一定规模还需要3- 5年,并购只需要3- 5个月。

你可以快速形成生产规模,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市场。

现场分享。因此,对于跨国企业来说,M&A投资者是被采用的。

式,可以快速而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市场,减少市场竞争。

对于,并能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李小华等人,2005)。

5.外商投资的区域集聚

总的来说,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北京、江苏、山东。

七省市电子行业企业数占全部电子行业企业数。

数的52.69%,占电子信息产业全部资产的比重。

65.20%。电子产业也呈现出省内区域集聚的特征。

比如广东东莞和江苏苏州都形成了电子产业。

广东深圳是世界电子产业的集聚地和重要生产基地

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占电子行业总产值。

全省的83.67%。外资在电子行业的布局也初露端倪。

以所有者权益衡量的地区集聚特征在上述七项中均有体现

各省市电子行业外资占电子行业外资总额的比重

达到了86.68%。电子信息产业与电子信息生产投资

外商投资的行业特点是地域集中,电子信息产业

外资的区域集中度非常高。

相关性。

电子行业及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区域集聚的原因有:(1)国外、港澳台。

公司投资某个区域后,如果收益高,公司会

继续进行后续投资,包括对原有子公司的追加投资。

资本和建立新的支持公司;(2)当大型跨国公司

公司在某地投资后,其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各

专业服务公司和竞争对手也会进入;(3)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集聚可以促进本地区企业的发展

产生集聚效应,促进外资进一步投资。

专注。一位美国学者主管对外国投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对外国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地区,地区聚集在一起。

股票每上涨10%,潜在投资者选择的区域。

可能性增加5- 7%(头,1995)。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电子产业发展的影响

1.外资对电子工业增长率的影响

工业的增长率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率相比较。

明显相关,外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

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江小涓,2002)。电子产品

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国直接投资。从

从图1可以看出,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中,外资企业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一般快于整个电子信息生产的增长速度。

制造业总产值、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

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

37.49%上升到2003年的69.68%,外资企业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往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利用外资对电子行业出口的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一直是有保障的。

凭借快速增长的势头,外贸出口总额从1995。

6543.8+0487.7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382.3亿美元,

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2003年电子产品出口总额从1995元增加到16532万元。

6543.8+0420.9亿元,电子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

从11.11%到1995的32.42%。

远高于外贸出口的增幅。联合国跨国公司

投资司的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性,人均FDI增长65438±0%,发展中国家高技术

产品出口增长0.78%,中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0.39%,低技术产品出口增长0.365438±0%(UNCTAD,

1999)。电子工业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由外国直接投资推动。电子行业外资企业

出口额占电子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994年的65438+57.5%。

35%增长到2003年的83.72%,年均增长36.8%。

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比例从1994为20.84%。

2003年增长到59.43%,年均增长47.37%。

均高于电子行业出口总额31.17%的平均增幅。

长费率。

3.电子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我们用巴拉萨的RCA来测量电量。

子行业竞争力的变化。一般来说,RCA

明该国在该行业或产品中处于比较劣势;如果RCA & gt

1表示该国在该行业或产品中处于比较优势。

RCA越大,相对优势越大。RCA指数大于2.5的表

表现出较强的出口竞争力;RCA指数在1.25和之间。

2.25表示竞争力强;介于0.8和之间

65438-0.25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低于0.8表示竞争。

竞争很弱。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文采用

贸易统计中的办公室设备和电子设备

产品数量(办公机器和电信设备)

根据大约取代巴拉萨的电子工业。

RCA .分析表明,中国的办公设备和电子产品

RCA值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0.58上升到2003年和2004年的2.11,从弱竞争力发展到强竞争力。

电源、办公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0990年的1.05%增加到2002年的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