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缺乏想象力的人的想法是什么?我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人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叫做想象力。比如嫦娥奔月、龙宫探宝、《西游记》西天取经、闹天宫等故事,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力在人们的思维中有很大的用处。

想象属于一种独特的高级认知过程。想象是人们将客观事物的已有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很多东西,包括一些人物,都是想象的结果。中国神话中的天宫、海外仙山、阎罗世界都是虚构想象的结果。比如猪八戒的形象,就是西游记把猪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结合起来,猪头和人的身体。并赋予它某些特性。这样的猪头,说着人话,有着人的思想感情,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现在和将来也不会存在。

这样,想象似乎与现实无关,完全是人脑的“自由创造”。

想象确实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现实,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虽然有些想象出来的东西整体上可能是荒诞的,现实世界中没有,但构成整体的材料总是来自客观现实。虽然现实中没有猪八戒,但构成猪八戒完整形象的材料,如猪头、人体、五齿耙、猪八戒穿的衣服、说的语言,都在现实生活中。

人的想象力是在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爱伦·坡的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他掌握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和相关的破案知识。有一次,纽约发生了一件奇怪的谋杀案,警察无法破案。然而,身在费城的艾伦·坡只在报纸报道中使用他的故事。他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想象出了案件的许多具体细节,并将自己的想象写成了一部侦探小说。后来,当案件被破获时,人们发现实际案件与艾伦·坡的小说惊人地相似,这让侦探们惊叹不已。可见,丰富的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和科学依据,散漫的想象只能是无意义的幻想。

但是,知识和想象不是一回事。知识只是激发想象力的前提。有些人虽然知识很多,但思想僵化,观点观念陈旧,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结果,他们成了知识的奴隶。发明家爱迪生,读书不多,自学知识,但想象力丰富,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想象。通过思考,他把想象力变成了发明。他一生有2000多项创造发明,其中1000多项被专利局正式注册。65,438+0,882的一年之内,平均三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和他的学者一样有名,他却一生默默无闻。

法国生物学家克劳德·纳德说,“我们研究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这意味着人们不应该被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或知识所束缚,而应该立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大胆地幻想,提出新颖独到的想法。

既然想象力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那么科学家的大脑是不是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完全是。有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区,即接受区、储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显然,前三个区域指的是观察、记忆和思考。一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前三个区域,而想象区域只有65,438+05%的人被动使用。科学家想象力丰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有想象力。

想象的过程属于思维的范畴,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形式。

想象力的分析和综合是通过形象来实现的。为了构建一个新的图像,一个人必须处理和转换现有的图像。一方面,分析已有图像的特征,看看有什么没用的去构造新的图像,然后丢弃它,取出来。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使用合成来组合那些有用的表征,以构建新的图像,从而构建新的图像。比如北极风光的意象,就是由“千里冰封”、“万里雪堆”、“北风狂”、“荒凉”以及北极熊、拉雪橇的狗等意象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