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塞麦转炉的改造
氧气顶吹转炉(与贝塞麦发明的底部吹气转炉略有不同)。转炉炼钢三个阶段:1,装料;2、吹氧熔炼;3、攻丝。贝塞麦的发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兴趣,他们已经申请了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专利。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许多钢铁企业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钢太脆,一吹就断,因为矿石中磷含量高。然而,贝塞麦实验中使用的矿石恰好磷含量较低。贝塞麦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未能取得成效。这种方法仅限于吹含磷较少的生铁。
20多年后,英国的托马斯解决了磷的问题。他发现石灰石可以使铁水脱磷,但贝塞麦转炉原来的酸性硅酸盐炉衬必须改成碱性炉衬。1877年的一个星期天,托马斯在南威尔炼钢厂做了一个实验,内衬碱性耐火砖,在转炉冶炼过程中随鼓风同时加入石灰石,使炉渣呈高碱性。结果,生产出了脱磷钢,而且是成功的。
二战后,许多国家开始实验用纯氧代替空气炼钢。1948年,奥地利首次取得技术突破。这种方法是将生铁和废钢混合,倒入转炉,然后吹氧快速燃烧碳和杂质。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钢的质量可以与平炉生产的相媲美,但所需时间只有平炉的十分之一。直到今天,转炉炼钢仍然是最重要的炼钢方法之一。
世界钢铁协会(IISI)于2006年6月65438日+10月65438日+8月公布了2005年世界粗钢产量。2005年,世界粗钢产量增长了5.9%,总量达到165438+2.94亿吨。中国粗钢产量达到3.494亿吨,增长24.6%。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提出到现在刚好150年,世界炼钢能有如此惊人的产量,确实是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