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怎么样?

重庆工商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渝府函[2002]2号),是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而成,以经济、管理、文、工、法、理等学科为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原渝州大学创建于1978+00,隶属于重庆市政府。原重庆商学院成立于5月,1985,隶属于原商务部。重庆工商大学现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主要由重庆市政府管理,被国家确定为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学校有23个教学学院(系),包括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与商业规划学院。。其主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长江之滨,南山脚下。

学校有两个校区和新建的兰花湖校区,总占地面积2014亩。主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毗邻重庆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之滨,南山脚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通讯畅通。还有江北区的董家溪校区。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单位”。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7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8人,高级职称教职工445人(其中专任职称96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5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5人,学科带头人47人,学术骨干82人。截至2005年底,学校已获得机械工程、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化学等7个学科群的经济管理类学科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审权和副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审权。

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2万余人,向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有17个教学学院(系),3个硕士点,48个本科点。其中,有三个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经济学专业8个,管理学专业10,文学专业10,法学专业2个,工学专业12,理学专业5个,体育专业1。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由教育部直接管理。此外,学校还拥有与荷兰科学、教育和文化基金会合办的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与法国多所著名大学合作的丹尼国际学院两所中外合作学校,以及派斯学院和容止学院两所独立学院。

学校“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然药物研究实验室”被确定为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有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管理等3个市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应用数学、产业经济学、中国现代文学、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区域经济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学校现设有区域经济研究所、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管理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油脂净化技术研究所、绿色包装研究所、现代会计研究所、商业规划研究所、巴渝文化研究所、法学研究所、金融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数学模型与应用研究所。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其中“区域经济研究所”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6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这些多学科的科研机构极大地推动了新兴前沿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学校各校区之间已建成校园网并实现互联互通,校园内安装光纤近50公里,信息点近20000个,建成“重庆全球发展学习网远程学习中心”,骨干带宽1000M。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众信息网(ChinaNET)两个出口接入国际互联网,带宽*** 1040M,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面快速互联。重庆教育城域网项目建成后,学校是重庆教育城域网的主要链路之一,现以100/1000M的速度接入CERNET,服务周边教育科研单位。

这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3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900余种。建设了重庆首个中国期刊网开放镜像站、全国知网管理服务中心二级中心、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与史迪威基金会合作的史迪威图书馆。学校拥有先进的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各学科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4975台,教学仪器设备总额9269万元。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标准的室内外运动场、游泳池、篮球、排球、网球场等运动场地。新建的综合教学楼配备了代表国内高校先进水平的多媒体互动网络教学系统。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坚持科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五年来,* * *取得科研成果6000余项,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31项,省级科研项目345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41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48项。我校开发的高效真空滤油机和汽轮机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螺纹钢圆盘冷轧模具、心血管参数测试仪、银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等。* * *获国家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我校研制的TY-II型汽轮机油专用滤油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尤里卡”国际发明奖,获得国家专利6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与10多所海外高校和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访问、讲学、合作研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学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主导,教学科研并重,改革创新,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经管、法、理等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学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