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主导工艺的思考

对于引进的技术,在与国外咨询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很好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设计的污水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应用不当的问题。这是因为过去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侧重于工艺开发研究,对一个工艺的认识不够系统和完整,也缺乏对整个处理工艺的全面比较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体系。这也造成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在技术选择上摇摆不定,吹个不停。最初是80年代后期流行AB工艺,90年代流行三沟氧化沟(其他形式的氧化沟),现在流行SBR(或UNITANK)工艺。缺乏全面综合的比较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会不断冲击国内市场,成熟的技术和国内的技术永远无法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中国城市污水领域的问题之一。

西方国家经过一二十年的治理,一些国家的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此期间(1960-1970),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污水处理新技术,如活性污泥法AO工艺、A2O工艺、卡鲁塞尔氧化沟、奥伯氧化沟、SBR工艺(IECAS、CASS等。)、纯氧(富氧)曝气、深井曝气、流化床等。但到了90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需求萎缩,一个国家一年只建一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在技术上失去了发展新技术的动力。无数新工艺的开发也是基于这些国家老污水处理厂超负荷改造(曝气生物滤池)和中水回用(膜生物反应器)的需要。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最佳动力,但我国对污水处理技术有着巨大而迫切的需求,我国仍有巨大的动力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技术,是国外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有效技术。而且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的主导技术。中国在技术上与欧美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但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远低于上述国家。以上技术能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技术是否先进,是否代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目前政府往往简单的认为一个城市有污水处理厂就意味着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理解,应基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需要判断污水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否体现资源环境的享用)、可持续性原则(是否符合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 * *原则(是否有利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延长曝气引进的氧化沟、SBR等工艺。首先,这些工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是按照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排放标准制定的。比如延长曝气的低负荷工艺特别适合北欧国家的气候条件(冬季低温),而延长曝气采用好氧稳定法和耗能法进行污泥稳定。适合这些国家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

实际上,低负荷曝气池的池容量和设备是中负荷、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几倍,建筑材料和土地资源高,相应的投资也高几倍;其次,延长曝气系统的能耗比中高负荷活性污泥高40 ~ 50%左右。同时,能源消耗的增加会带来直接运营费用的增加,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会增加间接投资。据资料报道,目前国内每千瓦发电能力除尘脱硫投资500 ~ 1000元,每万吨污水增加的脱硫投资需要25 ~ 50万元。如果脱硫投资为电厂投资的10%,则增加的电厂投资为250-500万元,超过污水处理投资的50%。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能源日益短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否适合推广这种低负荷活性污泥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采用延长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高能耗的低负荷工艺,通过能耗来获得污泥稳定化,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反应堆。

3.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思考

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的投产,污泥产量将大大增加。污泥厌氧消化投资高,污泥处理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0% ~ 40%。在全国仅有的十几个污泥消化池中,只有几个能正常运行,有的池塘根本不运行。这也是近年来具有扩展曝气功能的氧化沟在国内被广泛应用的原因。采用高效(高负荷)低耗污水处理技术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和问题。可以说,中国特色解决城市污水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处理利用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污泥处理和利用的研究。

此外,材料和能源(粮食、蔬菜等。)在小范围内从周边地区流向中小城镇,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就是这种流动的结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这些物质需要回归到周围的生态系统中,否则长期发展会造成一个地区土壤生态的失衡。因此,从污泥最终处置的角度来看,中小城镇污泥农用是最可行、最现实的处置方案。

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标准应该是适合中国国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各种高效率、低投入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处理深度,对于经济还不够发达、污染亟待治理的中国,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17000多个建制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将具有重要意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好氧处理工艺、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等低耗高效工艺有望满足这一需求。

水污染控制技术涉及治理技术的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设备加工和运行管理。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

1,大力发展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2、大力推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

3.大力鼓励水处理设施产业化。

过去,人们专注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和设施运营的开发和研究。工艺开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工艺的选择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比如采用低负荷的延长曝气系统和高负荷的曝气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负荷差可能是十倍)。但工艺确定后,要重视工程和制造环节,提倡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施工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方面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过去有很多例子,比如:应用高效曝气装置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如生物锁技术、利普制罐技术等。,是应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是传统的技术服务范围;水处理领域引入bot将逐渐打破传统的甲乙双方观念,导致甲乙双方角色互换,从而产生类似物业管理的技术服务需求。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bot大大减轻了当前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满足了全社会对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的需求。目前,各种基金、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和各种社会资金将加快对这一市场的投资,这将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但同时无疑将促进水污染控制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因此,水污染控制市场具有装备化、专业化、资本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