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于1802。从1980左右由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起步比德日晚,但发展迅速。公司旨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过去一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扩大了特殊化学品的生产,主要是精细化工产品,如农药、药物、特殊聚合物和复合材料。公司的长期目标是开发生命科学产品,如保健品、抗癌、抗衰老药物和仿生医疗产品。从65438到0995,公司盈利33亿美元。
陶氏化学公司成立于1897。70年代末,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加强了医药和各种工程聚合物的生产,特别是汽车涂料和粘合剂。公司在1973年的精细化学品产值仅为5.4亿美元,精细化学品率为18%,在1996年飙升至50%。90年代初,总产值为200亿美元,而精细化学品产值占1100亿美元。
巴斯夫、赫斯特和拜耳是德国化工企业的三大支柱。他们大多以兼并、转让、出售为手段增加投资,以技术力量的力量实施核心业务,尽力提高核心业务的比重和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保健医疗用品、农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医用诊断用品、信息视频用品、航天化学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大幅提高了精细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如巴斯夫的涂料、光敏树脂等几个特色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65438+11%上升到1995年的30%。该公司在1994年的营业额为462亿德国马克,在赫斯特1996年的营业额为52100万德国马克,在拜耳1994年的营业额为267亿美元。他们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截至1995年底,拜耳已获得155000项专利和24000种产品。其医药主导产品已有100年历史。
瑞士Ciba-Jiaji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农药、医药、染料、添加剂、化妆品、洗涤剂、航空粘合剂等制造商。,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将所有原料外包开发精细化学品的大型企业。1994年营业额161亿美元,精细化工率全球第一,达到80%以上。
发达国家根据经济效益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环境和资源的导向,不断调整化学工业的产品结构。他们转型的重点是精细化工,发展精细化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1991年全球精细化学品销售额400多亿美元,主要在西欧、美国和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品率约为55%,90年代末上升到60%。精细化学品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其他行业。以美国为例。80年代后期,工业增速为2.9%,精细化工则高达5%。他们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医药保健品、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等特种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产品,如抗癌药物、仿生医疗产品、无公害高效除草剂、杀菌剂等。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精细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政策倾斜,发展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800多万吨,产品约1万种,年产值900亿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到20世纪末,精细化工品率达到35%。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他们需要16000种精细化工品,仅电子行业就需要7000多种彩电,国货配套率不到20%,其余全靠进口。其他的在织物整理剂和皮革整理剂方面供不应求。此外,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平、设备和经验还不能满足很多行业的需求。
每年精细化工都会有一个淡旺季。中国入世前,3-5月,8-165438+10月是旺季,65438+2-2月淡一点,6-7月很差。现在主要看国际化工行业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波动不大,一般跟着油价走,还要看纺织行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