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物联网移动物联网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手机也可以当遥控器用。日前,在艾媒网在广州举办的移动物联网业务大会上,记者亲眼看到了这一幕:通过操作一部iPhone,玩具飞机就可以悬停在空中,根据手机发出的不同指令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这只是手机物联网应用中一个很小的表现。专家表示,手机物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物联网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移动物联网细分物联网蛋糕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开始流行。2065 438+01 4月8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项目包括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定、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甚至预言,未来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万亿。

“虽然目前物联网很热,但是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物联网,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细分的、具体的产业链。”艾媒网络总裁张毅表示,手机物联网将成为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将手机独有的拍照、定位、重力感应、移动等功能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手机物联网模式,将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根本归宿。

所谓手机物联网,是指借助手机终端和各种传感器技术,将任意物体在约定的协议下与(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最终实现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向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转变的网络。移动物联网业务是指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商务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3G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逐步实现高带宽和高速移动的双重突破。手机将能方便地实现上网和联网的“人机互动”和“机机互动”。通过手机处理各种相关的生活服务,如家居监控、家电控制、金融消费等。,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和方向。随着手机和手机用户的普及,手机用户将成为手机物联网的潜在用户,物联网手机将以其智能化的特点进入人们的生活。

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移动物联网业务有两大方向: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企业。对于消费层面,需要实现消费的智能终端,如手机支付、手机认证等;面向企业层面,需要推进行业信息化,如库存管理、物流跟踪、手机业务应用软件等。

手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逐渐显现。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其中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为238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1620亿元,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6847亿元。可以看出,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物联网的发展将突飞猛进,增长非常迅速。

据悉,美国运营商如AT & amp;T和威瑞森都在为物联网产业做准备。目前,我国各大运营商联合手机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相关实体,也在大力推进手机物联网在政府、商业、汽车、金融、交通物流、能源、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其中,首创物联网手机技术“翼机通”,不仅为用户提供传统的手机通信服务,还通过手机实现门禁、考勤、食堂消费、信息发布等服务。

此外,智能手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是手机物联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比如一些企业推出的“在线比价”,就是手机和物联网的重要结合应用。去超市的消费者只需将智能手机对准条形码,智能手机就会自动拍照,将超市商品价格与电商机构网上价格进行对比,方便购买。

在萌芽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现场采访发现,虽然在场的投资机构均表示更看好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但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IDG合伙人高翔表示,目前对这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但手机物联网的概念还不够清晰,未来的具体发展还有很多未知。

投资机构观望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第二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公开表示,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市场需求尚需时日。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比如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尚未建立、应用领域规模化不足、安全问题不够重视等。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只是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包括技术和终端,需要建立相应的集成平台。”专家项立刚说。

同样,针对手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一方面,国内缺乏明确统一的手机物联网业务发展战略和路线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及其手机业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准、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和配套政策远未成熟。另一方面,手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除了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手机物联网的核心业务技术。在全球RFID专利中,中国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RFID专利申请量美国仅为6.5%,日本为45.7%。最后,手机物联网的标准体系也需要完善。手机物联网的商业产业发展涉及商品识别、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随着手机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和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手机物联网行业的混乱。

行业观察人士徐尚峰表示,手机物联网行业针对人们需求的应用开发还处于概念阶段,一个新事物被消费者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此外,手机物联网产业链的配套体系还不成熟,也让这个行业面临着对接难的现实问题。他认为,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对手机物联网产业有一个整体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物联网业务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和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决于四个因素:标准研发速度、技术力量整合速度、方案研发速度、行业整合速度。手机物联网的商业产业链要摆脱“6+1”的制造思维,只有在产业链中准确定位,才能占据行业的领先地位,获得产业链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