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超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主要依靠生物除磷。目前主要是在好氧阶段之前增加一个厌氧阶段,使聚磷菌交替处于厌氧和好氧状态,实现磷酸盐的释放和吸收,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在生物除磷难以达标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化学药剂辅助除磷。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过滤使磷变成不溶性固体沉淀,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

(1)污泥负荷和污泥龄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个高F/M、低SRT的系统。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会更多。因此,在污泥磷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除磷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的生物系统,SRT为10 ~ 15d。但是,SRT不能太低,必须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

(2)生化需氧量/总磷

为保证除磷效果,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应控制在大于20。因为聚磷酸盐属于不动杆菌,生理活性较弱,只能吸收有机物容易分解的部分。因此,应保证进水中BOD5的含量,以保证聚磷菌正常的生理代谢。然而,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水中存在低碳源和高浓度氮磷,导致BOD5/TP值不能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的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然后聚磷菌才能有效释放磷,保证后续处理效果。但好氧区的溶解氧应保持在2.0mg/L以上,这样聚磷菌才能有效吸收磷。因此,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控制不当,会极大地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是河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如果直接进入厌氧区,将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聚磷菌的释磷效果。

(4)回流比

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回流比不能太低,要保持足够的回流比,使二沉池中的污泥尽快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的厌氧环境中释磷。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回流比,避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

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如果污泥沉降性能好,回流比在50 ~ 70%范围内,可以保证污泥快速排出。

(5)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65438±0.5 ~ 2.0h之间..停留时间过短,一方面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另一方面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充分分解为低级脂肪酸供聚磷菌吸收,也影响了磷的释放。

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为4 ~ 6小时,可以保证磷的充分吸收。

(6)酸碱度

低pH有利于磷的释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结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混合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6.5 ~ 8.0的范围内。由于对出水总磷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生物除磷外,化学除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化学除磷不仅能提高除磷效果,而且由于化学药剂的加入,会大大增加剩余污泥量和处理成本。因此,生物与化学结合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

利用污水处理的智慧运行工作站,在呼吸图谱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生物除磷的基础上,根据出水水质添加少量化学除磷剂,既保证了出水达标,又节省了大量的药剂费用。

污水处理智能操作工作站——采用一系列专利技术监测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实现污泥健康、各种微生物生长状态、COD超标、氨氮超标、总磷超标、污泥膨胀等预警。,并分析关键目标。整个过程完全由设备和云专家系统自动完成,同时为客户提供运营建议,为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