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a1b和a2b有什么区别?
干扰素根据其来源主要分为三类:
1,干扰素-α(IFN-α)-来自白细胞。
2.干扰素-β(IFN-β)-来自成纤维细胞。
3.干扰素-γ (IFN-γ)来源于免疫细胞。
IFNα有三种亚型,IFN-α1b、IFN-α2a、IFN-α2b,国外主要使用,国内主要使用IFN-α1b,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皮肤黏膜局部使用。
目前国内销售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按来源和分子结构分三个亚型,分别是α-1B、α-2A和α-2B,其中α-2A和α-2B为进口产品或国内仿制产品。α-1b干扰素是从中国健康人白细胞中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多年的研究表明,干扰素α-1b是我国人体白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产生的主要干扰素。因此,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疗效显著(显效率与国外产品相当)。
中国基因克隆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也成为中国自己的干扰素,更适合中国。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自1996年由深圳科兴商品化以来,已在国内儿科领域广泛应用20余年,积累了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IFN-α1b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激活细胞免疫来实现的。前者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等多种抗病毒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复制,保护正常细胞免受病毒侵袭。后者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来清除病毒,包括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增殖,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目前干扰素α1b临床上可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小儿手足口病、小儿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相关感染性疾病、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小儿丙型肝炎、轮状病毒肠炎、病毒性脑炎、麻疹、水痘、腮腺炎。
国内上市的部分干扰素-α注射液中含有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醇、间二甲酚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不宜用于雾化治疗。
因此,雾化吸入干扰素-α时应避免使用含防腐剂的干扰素-α注射液,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雾化吸入干扰素α,选择重组人干扰素α注射液还是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重组人干扰素α注射液”为液体,“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为冻干粉。
关于雾化吸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建议指出,应选择雾化吸入制剂。非雾化吸入制剂的静脉制剂常含有苯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是超出说明书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雾化吸入干扰素α时,剂型的选择非常重要。
下图是目前国内厂家干扰素和辅料的种类;
市面上的一些干扰素-α注射剂:含有一种或两种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苯甲醇、间二甲酚等。),都不适合雾化吸入。
市面上的注射用干扰素α:辅料多为白蛋白、甘露醇等。不添加防腐剂。
雾化吸入干扰素α时应选择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避免使用含防腐剂的干扰素α注射液,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重组人干扰素α,临床上应该选择哪种雾化方式?
干扰素α是一种重组蛋白,大部分辅料都含有白蛋白,受热可能变性。射流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都满足蛋白质药物的雾化要求。因此,建议临床干扰素α雾化选用射流雾化器(空气压缩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不推荐超声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