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深化IT架构变革,助力业务创新发展。

通过“1031”项目的实施和信息银行的建设,工商银行构建了领先的第四代核心银行系统,确立了信息技术的领先优势。随着银行进入4.0时代,金融科技推动银行打破传统,从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个方面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时代特征。该行不断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对企业级架构建设和信息系统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应对内外部形势的变化,满足业务创新和转型的要求,工商银行于2015启动了IT架构转型。充分利用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发展的全新技术体系,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研发便捷等特点。在技术变革的外部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工行于2017启动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项目,围绕“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技术融合”的智慧银行建设目标,通过整合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加强产品创新和跨产品线整合的顶层设计,将业务架构从企业内部层面延伸至跨界生态,在业务架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IT架构变革,持续优化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建立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系统。

1.构建面向服务的松耦合应用架构。与ECOS项目建设同步,工行引入了行业领先的持续价值提升方法。通过分析全行发展战略、前瞻性业务发展规划和业务现状,系统开展业务领域顶层设计,从流程、产品和实体三个维度进行业务建模,整合构建了涵盖63个业务领域、65,438+000多个业务组件和近4,000个任务组件的企业级业务架构,指导和推动了it系统建设。通过从业务领域、业务组件和业务对象到IT应用、IT服务和数据对象的对接,围绕业务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聚合服务,形成涵盖业务产品服务、基于业务和数据的服务、基于技术的服务的企业级服务体系,打造分层解耦的应用架构。建立基于组件的R&D机制,实现业务模型的高效传递,促进统一架构下业务到IT的一致承接。支付结算、信用卡等热点领域。,我们已经完成了组件落地,精细化IT服务超过19000,日交易量超过40亿,提高了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速度。

2.打造主机+开放平台双核系统。依托自主可控、结构完善的开放平台技术,逐步从传统的以主机为核心的应用布局向主机和开放平台的双核布局转变,初步建成具备承接主机业务下移能力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体系。在国内大型银行中,率先实现银行核心业务的完全闭环处理。到2020年上半年,超过90%的应用已经部署在开放平台上。在中资银行中,率先使用自主研发开放平台的海外核心业务系统,已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新设机构投入运行。随着双核建设的深入,工商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整体保持了主机资源零增长,从2065,438+05到2020年累计压降超过65000兆。

3.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中国工商银行构建以“嵌入场景、输出金融”为特征的API开放平台和以“绿色部署、敏捷上线”为特征的金融生态云,形成全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双轮驱动”的系统品牌。目前已对外开放9大类1800多个API服务,为8800多家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成为银行中合作伙伴数量最多、服务最全面的开放平台。已推出教育云、物业云等17金融生态云产品,推广G/B客户3万余家,C客户929万家。

1.构建多模式、高性能的数据交换系统。工行通过综合应用流数据处理、数据复制、文件共享等技术,构建了多模式、高性能的企业级数据交换平台,为全行提供实时、准实时、分钟级、小时级的企业级数据交换服务,在余额变动实时提醒、实时交易反欺诈、准实时计算存贷款偏离度等应用场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率先建设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服务云。同行中率先完成了从传统封闭架构(TD、Extradata)向开放分布式架构(Hadoop、MPPDB)的转型,建成了金融产业集群最大、技术生态最全、供给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服务云系统,软硬件投入仅为原产品投入的30%。整合后的所有数据容量超过9.3PB,为171总行应用、22个营业部、52个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提供高效、便捷、丰富的优质数据服务。

3.着力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心。根据ECOS项目总体布局,以* * *共享、重用、创新为目标,通过数据资产沉淀、数据服务、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输出等措施,打造高效、智能、开放、* * *共享的标准化数据服务。为全行超过65,438+00,000名数据分析师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的在线BI分析能力,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信用卡风控、智慧大脑等关键场景建设,加快客服、运营、产品、风控等方面的智慧赋能,提升各专业数据应用的创新能力。

1.打造一系列企业级新技术应用平台。依托金融科学技术研究院系统化布局的新技术,工行构建了云计算、分布式、API平台、大数据、流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等十大技术平台,是工行技术领先的集中体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集成了业界主流的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便捷高效的全流程建模和自学习的AI全栈平台,赋能数据的智能应用,打造工商银行智能大脑。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智能感知一切,获取海量IOT数据,拓展银行金融服务边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IOT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平台已经建立了一个区块链应用生态系统,在七个业务领域服务于实体经济,包括基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机构用户超1000家,个人用户超1万,拥有近百项专利,获得多项行业大奖。生物识别平台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管理、安全控制、服务调度等功能。,并具备多种生物特征的统一控制和统一服务能力。

2.构建系统完整、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体系。云计算平台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智能运维的特点。从传统的人工虚拟化架构转变为快速供应、稳定可靠、资源集约、智能运维的新型云计算架构。到2020年8月,工行已实现6万+节点、3.4万+集装箱的云规模,具备万级集装箱集群自动供货能力。在相同业务量下,服务器虚拟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了2-3倍,系统扩容时间从业务高峰期的几十分钟缩短到几秒钟。2065,438+09,工商银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分布式技术平台涵盖9大类分布式技术组件,广泛应用于快捷支付、纪念币预订等150多个应用,为IT架构从单一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服务架构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到2020年8月,日均交易量超过50亿笔,并发支持能力超过65438+百万笔/秒,关键交易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 ms,有效应对“双十一”秒杀等高频大并发交易对IT架构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领域安全防护,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发展同步规划建设。研究完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论和保护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首批“融e银行”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完成认证备案。围绕ECOS项目建设,建立多元身份认证体系,开发手机盾、云证、指纹、人脸、声纹、指静脉、虹膜等多种认证和生物识别技术。搭建企业级反欺诈平台,通过终端、账户、行为等维度展开智能风控,有效拦截欺诈交易,提升开放银行的防御和风险处置能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交汇点上,工行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在全行战略和企业架构的指引下,积极创新和引进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加强IT与业务的融合。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新生态,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动能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