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和关键。

法律主观性:

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公布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从宏观上看,国家在法律制度层面为企业知识产权权益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指明了方向,但仍缺乏单独的侵权案件法律法规细化文件。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建议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法》、《知识产权侵权法》等文件,详细制定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商业秘密保护和侵权的规定。

法律客观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94条* * *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95条* *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通知转发给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侵权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损害扩大部分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权利人因错误通知给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