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在中国发展吗?

是的,它包含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专利,由中国主导,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成为国际标准。

LTE-TDD,在中国也称为TD-LTE,即时分长期演进,由3GPP组织覆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制定。LTE标准中的FDD和TDD两种模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两种模式只有很小的区别,相似度为90%。[1] TDD时分双工是移动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对应FDD频分双工。TD-LTE是LTE技术的TDD版本,FDD-LTE技术是LTE技术的FDD版本。TD-SCDMA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而TD-LTE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两者在编解码、帧格式、空中接口、信令、网络架构等方面都不一样。

3.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其他移动宽带技术的同步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移动通信产业的最先进水平。

早在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在3GPP在魁北克召开的会议上,3GPP就决定启动3G系统长期演进的研究项目。全球主要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

LTE作为一项先进技术,需要系统进一步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小区边缘速率和频谱利用率,降低运营和建网成本。同时,为了使用户能够获得“永远在线”的体验,需要减少控制和用户平面的延迟。系统必须与现有系统兼容(2G/2.5G/3G)。

在无线接入网(RAN)侧,CDMA技术将改为OFDM(正交频分调制)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对抗宽带系统中的多径干扰,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OFDM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不断完善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技术在数字广播、DSL和无线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干扰、实现简单、灵活支持不同带宽、频谱利用率高、高效自适应调度等优点,被公认为未来4G的储备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也成为LTE的必要技术。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系统的空间信道特性,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有效提高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

为了降低控制面和用户面的时延,满足低时延的要求(控制面时延小于100ms,用户面时延小于5ms),NodeB-RNC-CN目前的结构必须简化,RNC将不再作为物理实体存在,NodeB将具备RNC的部分功能,成为eNodeB,e NodeB通过X2接口在mesh中互联,连接到CN。这个系统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网络架构的变化,SAE(系统架构演进)也在进行中,3GPP也在规划RAN/CN的平滑演进。

由于LTE的要求,TDD系统和FDD系统的演进是同步的。

2005年6月在法国召开的3GPP会议上,大唐移动作为主导,联合国内厂商,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方案。同年,在首尔召开的3GPP工作组会议通过了大唐移动牵头的TD-SCDMA后续演进的LTE TDD技术提案。

到2006年6月,LTE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基本结束,开始了规范制定阶段。

2007年9月,在3GPP RAN的第37次会议上,几个国际运营商联合提出了支持TYPE2的TDD帧结构。同年6月165438+10月济州工作组会议通过了LTE TDD融合技术提案,基于TD的帧结构统一了延续现有标准的两种TDD(TD-SCDMA LCR/HCR)模式。在RAN的第38次全体会议上,融合帧结构的方案被采用并正式写入3GP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