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河南科技大学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080201)本学科以网络制造和数字化集成制造理论为基础,融合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研究机械产品和零部件的现代制造技术和方法,开发高效、智能、精密、实用的制造装备。在智能制造与控制、CAD/CAE/CAM及反求技术、网络与数字化制造、虚拟设计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与数控技术、CAD/CAE/CAM及反求技术、网络与数字化制造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机械虚拟制造与仿真技术、特种加工与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并联机构控制及复杂机械系统、人机工程、工厂设施规划与设计。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本学科集微机、电子、流体控制等领域的新技术开发于一体,主要研究机电液一体化动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及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代表的智能控制方法,开发机、电、液、气一体化的新型控制系统与设备。在机电液系统仿真与机器人技术、大型设备的电液控制装置及智能系统、流体传动与测控技术、气动控制及真空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机电液一体化动力系统、流体传动与测控技术、机电系统的智能控制、制造系统工程、机器人及其控制技术、现代气动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本学科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机械产品在高速度、高可靠性、精密传动、低噪音条件下的设计理论并开发实用设计软件,数字化设计、虚拟设计和动态仿真技术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本学科在齿轮及轴承的理论研究和数字化设计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机械CAD/CAE/CAM、机械传动件的数字化设计、机器人设计技术、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与技术、滚动轴承的数字化设计与技术、机械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工业设计方法及应用、现代数控装备设计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本学科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多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主要研究现代精密机械及仪器、智能化微小型化机电系统,包括微型机械设计及理论、智能系统与技术、误差理论、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本学科主要研究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在线精密测量技术、测量误差的重构技术,研发新的精密测量用传感器以及集光、机、电为一体的精密综合测量系统和精密测量仪器。在机械测试理论和技术、智能仪表及其开发方面具有特色。主要研究方向:计量测试监督理论和技术、智能测试系统与仪器、计量测试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网络测试与控制、基于网络的虚拟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中的测试计量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087100)本学科是综合**叉学科,授予工学学位;侧重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评价、设计、改善和创新,以提高系统质量、效率和效益。主要研究方向:工业与系统工程、物流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质量工程。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导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李建朝 李孟源 梁祖华 朱坚民 袁华强 姜宏 刘晓宏 范明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杨晓英 邹声勇 王国玉 机械电子工程 韩建海 颉谭成 李济顺 任德志 商建东 徐莉萍 张河新 赵喜荣 吕安相 王林鸿 杨宗霄 施进发 赵书尚 库祥臣 李阁强 郭冰菁 机械设计及理论 邓效忠 邱明 吴鑫 夏新涛 杨伯原 杨宏斌 张明柱 杨晓蔚 王玉金 孙立明 罗继伟 赵滨海 吴宗彦 朱孔敏 梁波 扈文庄 潇然 武瑞芝 薛玉君 贾现召 段明德 魏冰阳 王燕霜 胡志刚 宋丽 李建华 舒寅清 王军 杨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崔凤奎 邓四二 李航 刘建亭 马伟 彭晓南 任小中 杨建玺 张洛平 蒋志强 韩红彪 刘延斌 雷贤卿 马文锁 张丰收 张占立 高作斌 贾晨辉 王金凤 冯宪章 程少华 席俊杰 精密仪器及机械 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