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机构

材料强度研究是Xi交通大学优势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一。经过长期的精心探索和潜心研究,形成了“金属材料的强度研究与应用”的学术传统和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低碳马氏体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材料强塑韧性的合理协调”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多种材料体系和行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543.8+0亿元。研究室强调学科前沿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物质力量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大多数人都在国外学习和访问过。研究生31人,其中博士生16人。

主要研究内容:

材料力学行为的表征与评价,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基本规律,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一些特殊现象,重大工程材料服役特性的表征与评价,智能材料与系统控制。表面工程实验室致力于表面强化和功能薄膜的开发、表征和应用,开发了新型储氢材料、镍氢动力电池、超硬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承担国家“863”技术装备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国际交流项目2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技术成果转移1项,年均科研经费约265438+万元。曾获一等奖1,三等奖1,其他部委奖1,Xi安交通大学科技进步奖5项。自2007年以来,他已经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教职工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1人,研究生51人(其中博士生25人)。研究室的老师都曾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所工作过,鼓励他们出国深造或学术交流,保持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新材料实验室在各种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开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涉及先进陶瓷材料、军事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机械化合金等。新材料研究室十分重视新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紧密结合,以国家目标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发了一系列改造传统材料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承担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国防军工项目8项,省级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年均科研支出超过654.38+0.5万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数十项,专利近10。

全室员工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50余人(其中博士生25人)。材料理化实验室拥有一支精干、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4人。

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开展材料的环境损伤、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行为、材料韧性的物理化学性质、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材料、多功能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

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3、863、军队支持、霍英东基金、德国洪堡基金等项目以及多项部委和行业部门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钛合金表面纳米增韧技术、薄膜材料界面电子理论、高速铁路导体材料、煤矿材料、先进电池材料、表面涂层、特种聚合物涂层、生物材料、石油工程材料和结构的腐蚀防护与安全评估。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1册,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铸造与耐磨材料研究所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每年可招收研究生8人,博士生6人。站内博士后人员2人,研究生3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人)。

研究方向: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控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材料磨损与性能表征、金属单晶的制备、金属半固态浆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陶瓷摩擦学、材料的高能束流表面处理、材料在氧化腐蚀环境中的损伤机理、现代修复理论与技术、高精度模具的快速制造技术。它的特点是耐磨材料、材料的表面强化和改性以及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科研项目:

七五科技重点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1,省校合作项目1。完成多项省、校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与企业合作。平均每年科研经费200万左右。

结果: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xi交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10篇,36篇论文被EI和SCI收录。专著1本,主编教材7本,论文1篇。焊接研究所,其前身是1955年在上海成立,1956年迁至Xi安,1960年培养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1978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点之一,1990年成为全国五个具有焊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4根据国家和学校院系调整的精神,焊接教研室更名为焊接研究所。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0人。

焊接专业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已毕业博士生12人,硕士生28人,本科生36人,培养博士生4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专科生3400余人,专业证书和进修生800余人。

Xi交通大学焊接研究所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完成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纵向项目300多万元,横向项目12万元。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EI论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