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最初研究的是哪个学科?

俄罗斯科学院

叶资料来源:《东欧中亚研究》,第1995号,第1号。

俄罗斯科学院(苏联科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科学组织,已有近270年的历史。拥有完整的科研机构体系和强大的科研团队,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水平的辉煌成就。0+0991年底,由于前苏联解体,研究所划归俄罗斯。不久后,它与新成立的俄罗斯科学院合并,组成俄罗斯科学院。

一、俄罗斯科学院概况

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最高科学机构,是以俄罗斯法律为行动准则的全俄自治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领域的基础研究,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实行全面的学术领导,包括确定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负责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协调各专业部门、专业院校的基础研究工作。此外,它还参与制定和实施国家专项或综合科技计划。

俄罗斯科学院的最高机关是由全院院士和通讯院士组成的全会。全会闭会期间,最高职能机关是全会选举产生的学会主席团。研究院主席团由以下人员组成:院长、第一副院长、若干副院长(六人分别负责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地学、信息学、计算技术、机械制造、力学问题、控制过程与动力学的物理技术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几个地区分公司的主管。某大科学中心副院长)、主席团学术秘书长、院士秘书等成员。主席团下设18个部门,即:数学系;普通物理学和天文学系;核物理系;动力学物理与技术系;机械制造、力学与控制过程系;信息学、计算技术和自动化系;普通化学与工程化学系;物理化学与无机材料技术系,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与生理活性化合物化学系:生物化学系;普通生物学系;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系;海洋、大气物理和科学系;历史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学系;经济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系;文学和语言学系。

科学院有三个地区分院(远东分院、西伯利亚分院和乌拉尔分院)和几个大型科学中心(圣彼得堡科学中心、达吉斯坦科学中心、卡累利阿科学中心和科拉科学中心),都由科学院主席团直接管辖。此外,科学院主席团和各部门还设有300多个各学科的科学委员会,其成员是来自科学院、大学和各部门科研机构的代表。现有工作人员近20万人,正式院士437人,通讯院士611人。

第二,努力摆脱困境

对于新成立的俄罗斯科学院来说,1991结束以来的两年半是极其艰难的历程。由于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转型时期,经济形势严峻,通货膨胀加剧,使研究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科研材料、仪器设备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了10倍,科研经费支出剧增。科研的物质基础水平在迅速下降,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恶化,大量人才流失。面对这种情况,临危受命的科学院主席团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根据形势制定了科学院的工作方针,明确了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科学机构,是基础科学知识的主要发源地。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为国家摆脱社会经济危机做出更大贡献。为了保持和发展科研潜力,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水平或在国际科学界享有权威的科研单位和学校,主席团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措施。

(1)拓宽资金来源经济危机使俄罗斯科研预算大幅减少。1990年,俄罗斯科研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为5。6%,而在1992中,这只基金的占比不到2%。分配给俄罗斯科学院(不包括地区分院)的经费约占国家科研总费用的10%。1992年,科学院划拨的国家预算,在大幅涨价后,仅够勉强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水电费、取暖费、房租等市政设施的费用。购买仪器设备、试剂、材料、组织检验的费用只占3%,而在1991中,这笔支出的比例是50%。即便如此,国家的预算支出也无法及时兑现。与此同时,科学院预算外资金的最初主要来源,即通过与工业和军事部门的机构和企业签订各种经济合同来获得资金,由于各自资金的大幅减少而几乎枯竭。L99l年,科学院自己的预算为6543.8+04亿卢布,而参加外部横向活动的费用为8亿卢布。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机构一直靠横向活动的费用生活。所以,在科学院遇到的诸多问题中,经费短缺是最严重的。

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不断要求政府、总统、财政部和科学部增加预算开支,同时尽力开辟经费来源。

1.积极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科学院主席团号召各部门、科学委员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国家渡过难关多做贡献。1992年,每个科学院因完成各项国家规划工作获得24亿卢布。

2.面向地方的经济建设俄罗斯科学院正在努力探索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扩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范围。例如,科学院在莫斯科有近130个科研机构和30000名研究人员,其中包括1400名副博士和4500名博士。科学院凭借强大的科技优势与莫斯科市政府合作。1993年初,双方制定了“科学界支持张斯科”和“莫斯科支持科学界”两个方案。在此前的计划中,科学院向莫斯科提供了城市建设、电力和供电、工业和消费市场、交通和通信、城市自然环境和政府部门管理等10个方面的60多项科技成果,双方确定了项目的完成人和科技成果的应用企业。根据谈判,莫斯科向科学院支付6543.8+05亿卢布。后一项计划规定,莫斯科在经济和物质上支持科学院,包括科学院在莫斯科的若干机构,特别是有利于莫斯科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研究所,并在水电、供暖、排水设备费用和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这两个计划不仅使科学院获得了资金,而且为科学院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再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目前,这种合作模式正在科学院推广。

西伯利亚分行、乌拉尔分行和远东分行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从国内各种科技基金中提取资金。俄罗斯科学院鼓励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体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基金的项目竞争。比如,在科学院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政府设立了“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1992年,科学院各单位的科学家通过竞争从基金中获得了6543807亿卢布的研究经费。

4.争取国外资金近两年来,俄罗斯科学院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从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和国外各种科学基金会获得资金。例如,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约,在俄罗斯开展基础研究。根据协议,在1992-1994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俄罗斯科学院拨款30万美元,用于扩大其国际联系,并帮助其建立计算机集成研究中心。让研究所里一些有才华的年轻学者去世界著名的科研中心深造;近两年来,科学院仅从美国著名企业家和索罗斯组织的国际科学基金会获得可观的基础研究经费。此外,科学院还与美国、德国、法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这也为科学院带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

5.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俄罗斯科学院每年从其在国外注册的专利中获得可观的自由兑换外汇(前苏联科学院199。年前在国外保持800-1000专利)。例如,科学院花费13万美元在10个国家获得II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三项发明专利,而科学院根据协议从外国公司获得12万美元。但近两年来,由于缺乏集中的外汇资金,科学院减少了在国外注册的专利数量。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出口,科学院开始从根本上。

6.建立俄罗斯科学院银行俄罗斯科学院于1991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第一银行,作为科学院寻找补充资金支持基础研究的工具。科学院在银行有股份控制,股东中有俄罗斯工程研究所和一系列商业和科学生产。科学院希望利用这家银行吸收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研究所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

7.院内单位提成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机构和企业把出租房屋、场地等财产作为经济来源,但很多单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科学院主席团决定从这些单位的租金收入中扣除20%,作为基础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补助和解决科学院工作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专项费用。

8.科技人才培养的商业化俄罗斯科学院部分人士认为,利用科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各专业部门或私营部门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并将培养工作商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补充资金来源。

(二)调整组织结构俄罗斯科学院领导认为,旧的科学院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必须及时调整。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精简机构,加强学术部门的作用。根据科学院全体会议的意见,科学院主席团精简了机构过于庞大、效率低下的学术部门管理机构,将机构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给学术部门,以加强学术部门的作用,并赋予其法人地位。该部门目前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支持和发展有前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确保大型测试设备的使用。

2.取消重复研究机构科学院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全院研究机构进行审定。研究内容重复或过时的研究部门和课题要坚决撤销。

3.建立联合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以加强相关研究所在某个“技术链”上的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所。比如以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基础,行星物理研究所、实验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所、大地电磁研究所和一个地球物理观测站组成联合研究所。

4.与高校共建教研联合体* * *这两年,科学院和高校开展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活动,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相当多的研究所和科学中心与大学建立了教学科研联合体。双方优势互补,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比如,在俄罗斯著名的生物城——科学院普希诺科学中心,依托该中心和国立普希诺大学建立了新型的教学科研生产综合体。

5.创建该研究所的商业和生产部门西伯利亚分部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发展附属于研究所的商业-生产部门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少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保护知识产权,增加研究所的收入。分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文件,最重要的是研究院与开发者和集体作者签订专利协议。目前,分行的商业活动有两种组织和管理模式。一种是核物理研究所采用的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催化研究所进行大规模自由经营活动的模式,后者有意成立控股公司。从65438到0993,整个科学院建立了500多个这样的组织,其中大部分从事科普生产和成果推广工作。

科学院甚至以开发和转让俄罗斯科技成果为目的,与当地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在美国成立了合资科技公司。

6.发展科技园区近年来,在西伯利亚分院科研单位的积极推动下,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和西伯利亚其他科学中心周边正在形成一些科技园区。在这些地区,活跃着一些科研单位的分支机构、企业以及科研单位与行业联合组建的股份公司。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事科研成果的开发、产品生产和商业活动。科学院认为,西伯利亚的这些综合性科学城市和科学中心及其科研成果非常适合发展科技园区。目前只需要国家投资一些科研分支和大型项目,就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7.建立国际科学中心1992俄罗斯科学部和俄罗斯科学院联合宣布,在西伯利亚分院部分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贝加尔湖国际生态研究中心、阿尔泰国际人文与生物圈研究中心、西伯利亚太阳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和西伯利亚地貌学研究中心。三大国际科考中心中,Lea自1988起,在贝加尔湖拥有30个国际生态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大学、皇家学会和比利时皇家学院已经投资了超过3654.38亿美元。目前,这些科学中心正在成为俄罗斯科学院中最强大、最活跃的单位。

(3)转变科技管理机制近两年多来,俄罗斯科学院探索如何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管理体制。

1.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在1992的全体会议上,俄罗斯科学院通过了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给予研究机构更多的自主权。文件规定,研究所具有法人权利,有权自主决定自身的经济、社会和组织问题,即研究所的机构设置由所长制定,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批准:研究所有权与独立组织合并,可设立分支机构(处);研究所科研部门可以根据研究所的基本方向和规划,自主开发科研项目,选择研究方法,制定计划,分配经费;研究所可以自行决定收入和支出,建立各种基金;可以自行设定人员编制、专业结构、工资、补贴,与个人或科研团体签订、解除合同,奖励工作人员;将研究所所长的任命制度改为公开招聘和投票选举。

2.改革管理体制1993俄罗斯科学院对从事应用研究开发的科研部门及其辅助部门实行经济核算制度,使其在经济上独立。科学院没有按照学科和科研机构平均分配资金,而是集中了国家预算资金,重点支持有前途的基础研究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部门学校。未来,它将拨出更多资金用于具体的科研计划。

3.实行合同制两年前,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开始试行科研集体和科研人员合同制。现在科学院主席团认为实行合同制对提高科研效率很有帮助,决定在全院推广这一制度。

4.建立科研评价体系为了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科学院主席团目前正在制定研究机构工作的评价体系。今年将重新评估研究机构,进一步调整科学院的科研结构。

5.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研经费的减少极大地冲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1990年,科研人员月平均工资比工业部门月平均工资高13%,但到1992年上半年,科研人员月平均工资仅为全国月平均工资的73,1%,工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仅为0%。因此,迫于生计,许多高水平科研人员和青年科技人员纷纷出国或转行经商。仅1992上半年,科学院研究人员数量就减少了9.8%,约40%的优秀物理学家出国。近两年来,科学院主席团竭尽全力维护科学院的人才资源,多次向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反映科研人员的困境,要求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并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在科学院的提议下,政府做出了一些关于提高研究人员物质待遇的决定。比如,从今年6月5438+10月开始,为优秀的俄罗斯科学家设立5000个每月金额为75000卢布的国家科学补助金;为有才华的青年科学家设立为期三年的1,000国家科学基金,每月金额为5万卢布;1993 1明天1之日起,俄罗斯科学院正式院士、通讯院士工资大幅提高;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具有博士或副博士学位的工作人员每月补贴50帕。科学院还通过创收活动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6.完善奖励制度,表彰做出突出科学成就、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对于鼓励在艰苦条件下奋斗的科研人员尤为重要。俄罗斯科学院今年新设了一系列以杰出科学家命名的金牌和奖项,并颁布了奖励条例。科学院主席团颁发的大金牌有两种,学术部门颁发和授予的金牌有近30种。奖项有90多种。该部门为每一种金质奖章和奖励设立了一个评审委员会。委员会负责科学评估奖章和奖励申请人的成就,并提出候选人。

7.为青年科学家筹集资金,科学院决定用自有资金,即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版税,为青年科学家筹集资金,以支持青年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两年多来,在俄罗斯科学院的努力下,虽然仍未走出困境,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科研经费紧张;政府经常拖欠科学院的研究经费。例如,本应在1993年2月分配给科学院的164亿卢布,直到1994年4月才到达。另一笔229亿卢布的政府债务1993,科学院直到4月底才收到;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994年第一季度,科学院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俄罗斯居民中收入最低的,占10%。尽管如此,俄罗斯科学院的情况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幸运的是,在科学院吸收的青年科技人员连续三年下降约2/3后,1993年接收了1100名青年科技人员(不包括地区分院),比1992增加了。在医院工作的医生人数增加了5。6;人才流失也略有缓解;科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迄今为止,已与国外科学组织签署了74项合作协议,几乎涉及当代基础科学的所有研究方向。经科学院各部门鉴定,科学院共取得193项重大科研成果约150项。俄罗斯科学院在艰难的形势下为生存和发展而挣扎。